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切比雪夫最佳逼近原理的俄罗斯人口变化通道

发布时间:2018-10-26 20:42
【摘要】:用切比雪夫最佳逼近原理可以构建一条俄罗斯人口变化的通道。基于该原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俄罗斯的人口发展经历过3个拐点、2个极值点的曲折变化;(2)人口变化率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内在因素;(3)前苏联解体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外部条件,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率是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双降"效应,致使俄罗斯发生了人口危机;(4)俄政府的新人口政策是影响俄罗斯人口变化的重要条件,在人口变化率呈上升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双升"效应,使得俄罗斯有了初见成效的人口恢复性增长;(5)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暂时脱离了下降的通道,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并将延续到2 0 2 0年;(6)如果能经受住2 0 1 6年出现的拐点的考验,使2 0 2 0年的高点不成为"峰"值点,那么俄罗斯的人口变化将迎来可持续增长的一轮新局面;反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将重返下降的通道之中,并形成新一轮的人口危机。
[Abstract]:The best approximation principle of Chebyshev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a path of Russian population change.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Russia has experienced three inflection points and two extreme points of zigzag change, (2) the rate of population change is the intern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ussian population change; (3)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s the external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Russian 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rate of population change is decreasing in this period, and the "double descending" effect is formed under the joint a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population crisis in Russia; (4) the Russian government's new population policy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influence the Russian population change. Russia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in population recovery growth; (5)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ussia is temporarily out of the descending channel, showing a slow upward trend, and will continue until 2020; (6) if the inflection point in 2016 can be withstood and the high point in 2020 does not become a "peak" point, then the population change in Russia will usher in a new round of sustainable growth; On the contrary, Russia's population will return to the path of decline, and form a new round of population crisi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C92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景祥中;;人口变化考验民族心智[J];世界知识;2006年01期

2 卡尔·胡萨;刘岩;亚历山大·威斯保尔;海尔姆特·沃施莱格;;1951年以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06年06期

3 熊黑钢;韩茜;;新疆于田县人口变化与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4 章宏法;;“正负论”:我国人口变化对报业发展的影响[J];新闻实践;2011年06期

5 约瑟夫·尼珀;克里斯蒂娜·舒尔茨;于露;;人口变化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以德国为例(英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6 王智勇;;国际都市圈人口变化的经验借鉴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年04期

7 吴九香;;福建省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王书唯;;近十年深圳市人口变化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9 ;关于人口变化“人口制造业”衰退后的产业变局[J];商学院;2013年06期

10 P.莫里森 ,朱晓红;人口学者怎样帮助立法者[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涛;曹小曙;黄晓燕;;珠江三角洲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孟芳芳;;用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河南省人口变化[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田健民;;四十年西宁人口变化及未来态势[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传言;人口变化折射经济变迁[N];经济参考报;2014年

2 郑真真;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N];中国人口报;2013年

3 李雪艳;人口变化 保险公司各取所需[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人口变化背后的“历史吊诡”[N];东方早报;2011年

5 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胡振虎;应对我国人口变化的政策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记者 李先宏 龙华 新闻研修班学员 肖英强 通讯员 向秀芳;人口变化新趋势[N];湖北日报;2012年

7 ;中国人口变化与“单独二孩”政策影响[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宇文;十年人口变化呈现五大特点[N];宜兴日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人口变化对黄石意味着什么[N];黄石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江娇;“单独二孩”放开,,教育如何应对?[N];江苏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红梅;科尔沁地区近三百年人口变化及其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煦;伦敦城市人口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世铎;中国出生人口变化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96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296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