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地区发展、经济机会、收入回报与省际人口流动

发布时间:2018-11-17 17:36
【摘要】: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考察了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发现省际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对省际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流出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人口流出具有显著的阻力效应,但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并无显著的影响;作为流入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吸引人口流入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拉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开放性会继续增强、收入地区分化仍将存在,加上更加自由的流动环境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和通讯条件,省级人口流动在局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将会进一步被强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latest data of the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finds that the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mobility presents an obvious spatial aggregation trend.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on inter-provincial population flow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an outflow plac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has a significant resistance effect on the outflow of population. However, the amount of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returns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As an inflow area,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ttracting population inflow, and its "pull"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umber of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returns. Because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 are difficult to change in the short term, economic opennes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come regional divisions will continue to exist, coupled with a freer flow environment and improved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The trend of provincial population mobility concentration in local areas will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开发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流动人口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C92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3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军;闾晓兵;姜彩楼;;中国地区差距的历史考察与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5期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尹德挺,陆杰华,忽新泰,向玮;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J];南方人口;2005年01期

8 王桂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0年03期

9 王桂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与人口迁移关系之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7年01期

10 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卢秉福;韩卫平;;基于密切值法的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刘莉;吴文豪;;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制度安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4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5 张耀学;刘习中;王伟妮;王友珠;严茂定;黎红;张展雄;;鄂东油菜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6 陈芳;毛锋;;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规律与模型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7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8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9 刘伟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10 何玲;贾启建;王军;;京津冀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玉明;刘湘云;;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春奎;曹玺;;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对中国(1985—2005)的经验分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丰艳萍;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卫樱蕾;机械化学法降解POP_s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邵科;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波;南京地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惠兵;阻尼脉动干扰床分选机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程德;旺荣波特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成长决策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韩平;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与政府管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晓慧;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坤;安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艳;安徽省耕地资源变化预测与保护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胡石清;;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丁军;;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3 王燕;浅析流动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城市问题;1997年06期

4 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5 赵树凯;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就业[J];当代亚太;1998年07期

6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7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8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9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文江;;世界人口趋势预测[J];未来与发展;1981年04期

2 戴星翼,梁鸿;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一体化[J];人口与经济;1994年01期

3 范力达;人口迁移的均衡模型与非均衡模型评述[J];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05期

4 ;八面来风[J];四川监察;2000年12期

5 刘慧;;伊朗为何也搞计划生育?[J];人民论坛;2010年24期

6 ;世界各大区域出生率的变化[J];人口学刊;1984年02期

7 姬由;孟雄;;苏联的城市化政策[J];南方人口;1986年04期

8 徐勤;;人口与生产力布局[J];西北人口;1987年02期

9 L. A. Kosinski;胡崇庆;;加拿大联邦政府实施移民方案[J];人文地理;1989年01期

10 秦其文;;人口思想素质对家庭贫富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J];西北人口;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丽华;;关于沈阳人口素质现状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丁伟;为民族地区发展创良好人口环境[N];人民日报;2000年

2 彭希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记者 龚达发、宣宇才;云南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4 州计生办;州人口计生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江泽民文选》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5 记者 吕晓扬 汪慧君;确保实现进省先进行列目标[N];潮州日报;2010年

6 张卫华;中国首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在京召开[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切实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步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8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董华根;男孩多 女孩少[N];浙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桂运安;计生利益导向落实“三项制度”[N];安徽日报;2011年

10 安计;安徽省完善人口计生利导政策体系[N];中国人口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勰;中国西部人口素质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学超;地震灾害频发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分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柴思露;人口数量变化对地区收入收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刘艳国;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压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艳艳;建国以来山西省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演化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郭云;四川省人口迁移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阿荣娜;内蒙古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郭红霞;参与式社区共管地区农户生计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阳东;渝东北人口承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汪洋;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重心转移及空间耦合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8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38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