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人口空间数据适宜格网尺度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23 07:00
【摘要】: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在100m、200m、300m、400m、500m、600m、700m、800m、900m、1km 10个格网尺度人口格网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数和方法,探索不同格网尺度表达人口空间分布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在用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进行人口空间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尺度越精细所能表达的信息越细致、完整,400m是一个人口尺度变化上的特征点,所反映的人口分布信息最细致且完整性好。由此可得,在进行山东省人口空间化的过程中,400m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尺度。
[Abstract]: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100m ~ 200m ~ (300m) ~ (300m) ~ (300m) ~ 500m ~ (500) ~ 600m ~ (-) ~ (700) m ~ (-) ~ (700) m ~ (-) ~ (800) m ~ (-) ~ (900) m ~ (-1 To explore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grid scales to expre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patialization of population data based on land use / cover, the more refined the scale is, the more detailed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is. 400m is a characteristic point of population scale change, which reflects the most detailed and complet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400m is a suitable scal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spatia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宁夏地震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7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I32B06)
【分类号】:C9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秀敏;黄义雄;叶功富;;厦门市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2 吕志强;吴志峰;张景华;;基于最佳分析尺度的广州市景观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3 王静;杨小唤;石瑞香;;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4 李双成,蔡运龙;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5 杜国明;张树文;张有全;;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6 叶靖;杨小唤;江东;;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以义乌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吕一河,傅伯杰;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8 张娜;;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内涵与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9 蔡博峰;于嵘;;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10 赵磊;;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J];遥感信息;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艺君;钟军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张毅川,陈亮明,乔丽芳,姚连芳;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资源及其保护——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3 李楠;唐永金;;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4 张盼盼;胡远满;;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5 商崇菊;郝志斌;古今用;吕东玉;;黄河干流重要景观的确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刘益曦;许先升;刘培蕾;;热带雨林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以三亚呀诺达雨林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7 黄群;章晓航;;玲珑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策略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8 徐军亮;章异平;;土地利用中尺度效应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9 王中强;龙翠玲;赵晶;王诚曦;龙健;;茂兰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王然;岳德鹏;王计平;;流域特征及景观格局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壁成;方炫;;黄土高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经济功能区试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荆福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帅;丁圣彦;梁国付;;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代秀龙;赵楠;;基于规划管理的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要素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彭玲;曾庆华;;景观生态学在线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彭少麟;周婷;;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与测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许景伟;李传荣;胡丁猛;王卫东;王月海;刘凤臣;;高密市新农村绿化总体思路和建设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钱一武;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贾奋励;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易兴翠;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都晓璐;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张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常成;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郝美彬;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慧玲;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锁;合肥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效益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辉,江子瀛,喻红,许国雄;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研究 Ⅲ农业用地结构及异质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曾辉,郭庆华,刘晓东;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4 黄秋华;张新长;张文江;;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精度损失分析[J];测绘通报;2007年02期

5 杜国明;张树文;;面向防洪救灾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以扶余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6 刘峰,马金辉,宋艳华,李粉玲,马交国;基于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7 吕志强;吴志峰;张景华;;基于最佳分析尺度的广州市景观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8 潘志强,刘高焕;面插值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9 鲁学军,周成虎,张洪岩,徐志刚;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10 李素;庄大方;;基于RS和GIS的人口估计方法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安,岳天祥;基于格网生成方法的山东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韦美雁;杜丹蕾;;基于规则网格的等值线的生成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世芬;格网 秩序 流派[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CPCPFAN;;代号暗黑袭来 《神鬼世界》全面体验报告[J];电脑迷;2010年23期

5 MINICOO;;那个庞森比的网球日[J];网球;2006年05期

6 ;酷品[J];网球;2010年07期

7 李欣;;大型虚拟场景的分割与浏览优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愉心;;《生命的价值》外八则[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8年04期

9 梁晓晖;赵滨;;基于“3S”技术的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研究与实现[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宇;;用对应原理解一类几何计数问题[J];中等数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民;靳奉祥;李婷;艾波;赵相伟;;基于格网的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策略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李东岳;李文琦;李明;;基于格网DEM的GIS通视分析算法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薛艳东;齐江;马琛;;JAVAD静态数据后处理软件Pinnacle应用技巧[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陆楠;程承旗;宋树华;关丽;;基于剖分的全球空间划分与数据组织方法[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赵艳珍;赖增先;;青岛市数字城管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实施[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6 李莉;朱秀丽;朱雪征;;地址与地址标准化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倩;;无线网格网(WMN)技术浅析[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宏宾;;数字高程模型(DEM)与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祁振海;;浅谈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益虎;席加伟;蒋毅;李琴;;图斑椭球面积计算方法研究[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岩;七项测绘行业标准发布[N];中国测绘报;2010年

2 大通太原营业部 王素;上市公司动态解析[N];山西日报;2002年

3 董新光 马春山 本报记者 严佩鑫;灯塔投资四亿搞基础设施建设[N];辽宁日报;2002年

4 向建伟 刘敏;把英雄街装扮得绚丽多彩[N];长治日报;2009年

5 孟世宏 记者 郭建跃;内蒙古军区造林退沙当先锋[N];解放军报;2001年

6 王秀珍 石王雁;助力老区转型跨越[N];中国测绘报;2011年

7 杨小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超边际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何兴明 林传仁;项目捆绑实施治理形成合力[N];闽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李传根;生态格网技术成功应用岷江河道治理[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邱寿生 孙晨;一场“1号议案”引爆的成功战役[N];闽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沟道空间频谱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2 夏兰芳;自然图形的度量格网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毛海颖;环首都圈植被分布及环境效应的空间相关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方雷;基于云计算的土地资源服务高效处理平台关键技术探索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钟海燕;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二永;数字高程模型的随机误差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杨莉;新数字高程模型下的数字综合研究及关键生产技术[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小根;流域可视化多分辨率大场景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静;面向路径规划的导航路网数据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10 陈伟强;基于GIS的烟草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文辰;多级格网框架下的数据组织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皓月;地理国情监测地理格网划分及统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杜微;基于格网的等值线生成与填充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靖;标准化制图框架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张治木;地下巷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可视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马媛媛;格状网中基于p-Cycle的环保护方案[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王义鑫;平面交叉口智能化竖向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陆迅;基于MAPGIS的岩土震害区划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9 郑霄峰;无线网格网在露天矿信息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肖烽;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构建与应用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5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