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双重风险

发布时间:2018-12-21 08:26
【摘要】:根据世界银行多年国别数据分析,无论是与其他金砖国家,还是与工业六国相比,中国都过早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他们都未曾有过的"未富先老"特征。自1960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持续攀升,总抚养率则因少儿抚养率的快速下降对冲了老年抚养率的稳步上升而未进入上升轨道;自1990年以来,中国就业人口比例在上述国家中虽然最高但下降较快,经济抚养率水平最低且稳步下降,其原因是少儿经济抚养率快速下降抵消了老年经济抚养率的稳步上升。老年抚养率的稳步上升意味着就业人口有负担加重的社会风险,少儿抚养率水平低且快速下降则预示着中国可能面临着人力资本缺失的社会风险。
[Abstract]:According to years of country data analysis by the World Bank, China has moved prematurely into an "aging society", both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BRICS countries and six industrial nations, with an "old before rich" feature that none of them has ever had. Since 1960, the proportion of working-age population in China has been rising, but the total dependency rate has not been on the rising track because of the rapid decline of children's dependency ratio, which hedges the steady rise of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e. Since 1990,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d population in China has declined rapidly, although the highest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economic dependency rate has been the lowest and steadily declining, because the rapid decline in the economic dependency ratio of children and children has offset the steady increase in the economic dependency rate of the elderly. The steady rise of the old age dependency ratio means that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has the social risk of increasing the burden. The low and rapid decline of the children's dependency rate indicates that China may face the social risk of human capital deficienc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加快我国老龄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研究”(14AGL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公平正义之维与和谐社会之局[J];东疆学刊;2012年04期

2 高传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社会共责,还是政府全责?——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关于公共治理机制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3 徐伟;;论中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战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4 陈尚总;;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贵州洛贯产业承接区总体发展规划探讨[J];规划师;2013年S3期

5 林昆勇;任春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发展维度探析[J];桂海论丛;2014年06期

6 徐倩;高传胜;;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南街村发展模式再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3期

7 王翼;王岩;;“包容性发展”: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刘祖云;严燕;;“三螺旋”国家理论创新模式的一个解释框架——以“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发展”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郇庆治;;作为一种概念分析框架的包容性发展:评估与展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王桂堂;;包容性发展、微型金融与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昆勇;;包容性发展理念的伦理意蕴[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前玲;我国农民工教育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清;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城市社区文化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常艳祺;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震;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侯嘉媚;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包容性发展探析[D];广西艺术学院;2013年

5 郑福金;关于“包容性发展”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丁宁;农民工社会融合的障碍及对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7 周羽柔;基于包容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王山山;榆林市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传胜,刘志彪;以国民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观——中国转型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新的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388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388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