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人口社会空间的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population flow,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so on, have brought about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is stratification is not only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ving space, but also in the social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occupation, sharing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al equity,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so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pat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research 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aking Wuhan city circl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data of the fifth and sixth census and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of the past years by using the compu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ology of 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 of social spatial structure in urban circle, and further finds out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from the category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Wuhan city circle has produced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ix popular dat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social areas.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ive census data, i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soci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lthough the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Wuhan urban circle is not serious, but there are obvious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Wuhan is the first class, Yellowstone, Ezhou 2 cities for the second level, the rest for the third level.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the greatest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信息技术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重构的影响研究”(IIYJC840025) 2010年度部属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城市贫困区位化与社区重建”
【分类号】:C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意见的通知[J];河南政报;2000年06期
2 赵玉梅 ,叶北笳;前所未有的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J];统计与决策;2001年06期
3 孙怀阳,于弘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4年01期
4 刘惠芬;人口普查在德国——赴德国考察体会[J];上海统计;1997年12期
5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如何把数据搞准[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6 ;北京市人口普查登记拉开帷幕[J];北京统计;2000年11期
7 ;杜五安副省长在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山西统计;2000年06期
8 ;落实精神 真抓实干 努力搞好人普工作──全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J];统计与咨询;2000年03期
9 慈勤英;香港人口普查数据开发使用模式对大陆的借鉴意义[J];人口研究;2003年01期
10 胡桂华;杜小平;;在传承中突破——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有资可鉴[J];数据;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祖荣;;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2 苏墨;李满春;杨静;陈子悦;;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思名;;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比较研究——以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样资料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德钦;刘宇;马维军;;贫困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奇连;;前言[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8 原野;;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刘延年;《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下)[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郁龙余;王晓华;;深圳人口发展与行为准则的规范[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王含丹;浙江省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扎实推进[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记者 卢跃 通讯员 王俊斌 王宙;第六次人口普查11月起入户登记[N];益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书臻;统筹安排 扎实做好人口普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记者 王粲;我市精心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N];济宁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冬明;我省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N];江西日报;2010年
6 徐林 杨畅文;湖南部署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王志伟 史家美 杨永彦 通讯员刘怀光;各地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辽宁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扎实推进[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记者 杨平昌;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将于11月进行[N];海南农垦报;2010年
10 记者 董学彦;切实组织好我省人口普查工作[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雨;大都市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2 魏兵;试论辽宁省人口政策的调整[D];东北大学;2005年
3 张洪阳;重庆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与模型诊断[D];重庆大学;2003年
4 庞兰芳;非线性双性别人口发展模型创新暨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参数识别与评估(2000-2006)[D];厦门大学;2009年
5 刘宁;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康雯琴;市中心区白天人口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婷;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童琳琳;上海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贾宁;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1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3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