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population data of the sixth census in China, by means of GIS software and its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method, the lates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es and subsurface factors o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 is quantitatively cou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basi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ulti-year average rainfall. Terrain and traffic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变化环境下工程水文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编号:5119009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编号:XDA05110102)
【分类号】:C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2 段学军;王书国;陈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3 江东,杨小唤,王乃斌,刘红辉;基于RS、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廖顺宝,孙九林;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5 贺华翔;牛存稳;周祖昊;王浩;;松辽流域人口信息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孙玉莲;赵永涛;曹伟超;于慧;马月伟;;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程晓亮;吕成文;;地形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唐华秀;马劲松;战金艳;邓祥征;;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离散化研究及其精度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6 程钰;陈延斌;任建兰;来逢波;;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7 秦贤宏;段学军;魏也华;;快速发展期我国大城市外围人口的集聚——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8 闫庆武;卞正富;董霁红;;区域统计指标空间化技术及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年06期
9 王雅雯;王利;郭峰;;基于GIS的人口分布图的绘制研究——以辽阳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2期
10 曹晓晗;;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蔡红艳;张树文;杨久春;;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区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区-以吉林省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红辉;江东;杨小唤;罗春;;遥感支持下的全国1KM格网GDP的空间化表达[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洁;和谐与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单丽;清代古典霍乱流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梁艳平;基于GIS的统计信息分析与辅助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石淑芹;基于多源数据的吉林省玉米生产力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张广裕;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冯甜甜;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城市精细尺度人口估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基于GIS城市人口日动态分布模拟[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小平;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的GIS表述[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文娟;中国农牧交错带及其人口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晓杰;强震人员损失评估模型研究与动态评估系统设计[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5 赵松婷;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高佳;基于GIS的铜川市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永奎;太湖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1990- )[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静;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高占慧;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闫常鑫;基于GIS的超市选址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飞娜;赵文吉;张萍;;基于GIS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与应用——以长春市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2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3 李桐;刘培成;刘世国;;辽宁省中部地区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01期
4 张军岩,王国霞,李娟,鲁奇;湖北省随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杨小唤;刘业森;江东;罗春;黄耀欢;;一种改进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农村居住地重分类[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6 张岸;齐清文;;基于GIS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8 廖顺宝,孙九林;基于GIS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9 曹有挥,李海建,陈雯;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10 孟向京,贾绍凤;中国省级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向东;;流动人口在城市分布变动测量方法的创新探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覃双顶;农专文;王文震;;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域人口发展问题研究——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9期
3 范红忠;;地区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基于七国大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4 蒋贵彦;刘峰贵;张海峰;侯光良;;青海省气候因素与人口分布的定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5 齐晓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年S1期
6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7 ;北京九三学社建议:应优化流动人口分布[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04期
8 刘绍文;新疆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段学军;王书国;陈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10 吕昭河;;论人口分布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现途径[J];人口与发展;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赵秀池;;北京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李俊莉;王慧;曹明明;;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武云甫;檀星;孙巽;;预测沈阳2010-2050年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红;杨小唤;王新生;余瑞林;;荆江分洪区人口分布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内蒙古大学哲学系 包庆德;人口的生态生产与人口分布生态化[N];中国人口报;2004年
3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4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5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6 记者 邓亚金 通讯员 赵倩;格尔木人口分布“城多村少”[N];柴达木日报;2011年
7 记者 左聪 通讯员 胡健华;铁山制作外来人口分布示意图[N];黄石日报;2008年
8 陈华文;人口分布过稀制约西部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史锦华;农村老龄化问题甚于城市[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楠;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人口分布及变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潘雯雯;湖北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伟;江苏省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4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慧;城市人口空间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谭瑶;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自然环境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彩仙;中国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8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飞;鄱阳湖地区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1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0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