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EOP-MM模型的湖南省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17:45
【摘要】:一个区域的人口规模、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质量和人口分布等人口的综合状况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一时期,某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确定的情况下,过大的人口规模,会使得人均的资源占有量不足而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过小的人口规模同样也会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并且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只有适合于经济和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人口规模才能够促进区域的繁荣。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质量不高以及人口在区域的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合理利用,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需在考虑资源约束力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质量等人口的内部特征来研究最适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才能得出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本文在详细回顾了适度人口的理论发展和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以区域适度人口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湖南省影响人口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选取适合本文研究目的测算方法对湖南省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以2000年湖南省的人口状况作为基期标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了湖南省2001-2009年自然资源的人口容量,并用适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测算模型(EOP-MM模型)对湖南省2001年至2009年的适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了促进湖南省人口、经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2001年至2009年湖南省适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小于实际人口规模,而且缺口逐年增加,可见,湖南省实际人口规模不适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 (2)2001年至2009年湖南省自然资源的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小于实际人口规模,而且与实际人口规模存在的差距总体呈现增大趋势。 (3)2001年至2009年湖南省适合于经济和自然资源共同约束的人口规模也小于实际人口规模。 因此,解决湖南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发展相适应,已成为湖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实际人口规模与自然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适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之前形成缺口的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缩小适度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的差距,从人口数量控制和提高适度人口容量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图文】:

曲线图,湖南省,数据来源,曲线图


5000 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3一 12000一2009年湖南省人日数量、Gop和人均Gop曲线图(数据来源见表4一1)3.2.2产业结构2008年,全省三次产、}卜的t匕重为 18.0:44.237.8,其中一、二产,I仁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3个和1.6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 1180.14亿元,增长2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0%,比上年提高 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节能降耗完成年度目标。高耗能行业增幅卜降,电力、有色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426.46亿元,增长10.8%

曲线图,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元和


31999元、38248元、46506元、57024元和67594元。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1791元、22685元、21500元、22232元、22954元、24074元、26163元、29172元、32443元和34638元。如图3一3可见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_「升,其中,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最快,即使如此,,人均GDP的上升速度却不如其它,这个现象也是由于人口规模过大和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的。8(幻〔幻7(刃以)6(X)〔幻~.枷~人均GOp(元)5《X)t义)4〔幻(刃3〔幻(洲〕2(刃以)叫.卜.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元)~嚼缈鱼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元)一呻御一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元)1(讨)(洲〕 199820002002200420062〔幻 82010一飞……)〕,_…图3一 32000一2。。9年湖南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op曲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24.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叶妮;基于人口—产业—能源耦合的上海能源需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李昌雄;湖南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6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526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