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2:39
【摘要】: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影响。国外对人口流迁的研究,自从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E·G·Ravenstein)1885年发表《人口迁移规律》(The Law of Migration)论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际学术界从不同专业角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成因、机制及运动规律作了深入研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浪潮,且逐年升高,90年代则形成波澜壮阔的流动大潮,据最近调查,全国有流动人口不少于8000万。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许多社会学者、人口学者、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等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本文在对国外拉文斯坦(E·G·Ravenstein)人口流迁规律、埃弗雷特·S·李(Everett·S·Lee)人口流迁规律、“推力—拉力”理论、引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刘易斯(W·A·lewis)模型、拉尼斯—费模型(Ranis-Fei Model)、乔根森(D·W·Jorgenson)模型、托达罗(M·Todaro)模型、泽林斯基人口流动阶段理论和国内人口流动迁移相关文献总结评价的基础上,界定了流动人口的概念。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昆明市公安局暂住人口数据资料,估算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分析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的总体特征、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昆明市流动人口类型区划分的原则、指标,并对昆明市的流动人口进行了类型区的划分,同时,也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评价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后,在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对策中提出了流动人力资源的概念,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文化整合及流动人口管理的理念和制度创新等观点。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总结国内外流动人口的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立题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流动人口的空间理论研究。本部分包括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流动人口的类型划分、流动人口空间流动规律、流动人口空间流动机制和流动人口空间流动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部分: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包括昆明市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昆明市流动人口总体特征分析、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分析、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变动状况分析、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和昆明市流动人口类型区的划分等。 第四部分:昆明市不同空间类型区流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管理模式。包括昆明市流动人口社会经济效应评估、不同类型区流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不同类型区流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展望了流动人口研究的趋势和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C924.2
本文编号:2730323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C924.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思思;罗上华;周跃;;昆明市可持续发展适宜人口规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倩倩;社会支持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君;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君平;昆明周边农村居住形态发展模式探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琳;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冠杰;宁波市城镇流动人口服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琴;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薇;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翁国锋;村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0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303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