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

发布时间:2017-05-30 11:07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综合运用熵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挖掘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对研究区2002—2012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度、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测算、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未来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区位条件、国家和地方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格局上看,重庆市县域城镇化质量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空间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呈现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中心,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差异特征;3城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偏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现阶段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土地、人口、产业” 城镇化质量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 重庆市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1B02) 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类重点项目(cstc2013jccx B001) 西南大学统计学科资助项目
【分类号】:F299.27;F127;C924.2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速超过1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2.57%。但是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城镇化率,传统城镇化模式所引发的弊端日益显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大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远权;刘建锋;杨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沈迟;关于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1997年01期

3 代合治,刘兆德;复合指标法及其在测度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1998年04期

4 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5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6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7 林毓鹏,李文溥;福建省城市化水平:测量与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11期

8 尹宏玲;徐腾;;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9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10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慧;;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因素验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成艾华;;中国农民工回流的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余强毅;周旭英;陈佑启;;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分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胡慧蓉;李人可;刘瑾;;昆明市居民小区绿化土壤的理化性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徐飞;张文开;;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8 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继云;孙良涛;;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算及滞后程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10 周建波;王小燕;;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状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芳;段汉明;张婷;;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8 张小平;刘效龙;;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基于县级行政单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9 杨晓林;吕红医;;工业型小城镇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基于人口和产业“双驱动”的波士顿矩阵法[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10 徐腾;张军民;张璞;;山东省城市人口—空间城镇化质量水平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杰;新疆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接续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丽华;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伍贤兵;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琳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因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冯小杰;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董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侯萃萃;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丕勇;基于住房券政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构想及情景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分析——天水市的案例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2 朱艳科,杨辉耀;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赵海燕;王吉恒;王U

本文编号:407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07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