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状况分析——基于云南省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本文关键词:云南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状况分析——基于云南省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摘要】: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是近年来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利用2013年"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结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户规模、收入与支出状况、生育子女、子女入学和独生子女状况五个方面全面分析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态势。对加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居 人口城镇化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流量、流向和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稳定性增强,家庭化迁居已经逐渐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与以流动人口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专门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2 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3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4 侯佳伟;;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5 杨菊华;陈传波;;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年03期
6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J];人口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飞;刘强;;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冯春梅;;家庭迁移视角下的农村女性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谢蕾蕾;宋志刚;;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结构特征研究[J];数据;2009年10期
4 许迎春;何丽华;王建新;岳朋朋;俞文兰;宋文质;王生;;北京市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5 侯建明;;流动人口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叶裕民;袁蕾;;转型期中国农民工住房与规划政策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2期
7 段成荣;邹湘江;;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05期
8 耿慧志;大城市人户分离特征综述和对策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9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China Population Today;2008年04期
10 刘盛和;胡章;邓羽;;基于区域差异类型的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楚文杰;;北京人口规模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数敏;沈尧羲;闫岩;;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基于皖北531份企业员工问卷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李强;;农民工举家迁移决策的理论分析及检验[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华桦;;“异地高考”区域差异性背后的政策逻辑与策略建议[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7 朱金;刘欣;邵帅;;沪苏浙皖地区的人口迁移潜力、迁移特征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丁学森;;新型城镇化下对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省思[A];“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葛晓巍;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岩辉;陕北资源富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管明;中国自发性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远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顾朝林,蔡建明,张伟,马清裕,陈振光,李王鸣,沈道齐;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3 王培刚,庞荣;都市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策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张传红;李小云;;流动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农民工流动家庭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4期
5 徐艳;家庭背景中的农民迁移行为——以湖北吴氏祠村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3年05期
6 吕学静;陈蕊;;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年04期
7 袁霓;;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J];人口与经济;2008年06期
8 王志理;王如松;;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9 杜鹏;张文娟;;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理论思考[J];人口学刊;2010年03期
10 杜鹏;张航空;;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苏;;2025年日本实现核家庭化——每一家庭将减少到2.62人[J];西北人口;1988年02期
2 范纯t ;;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年11期
3 周敏慧;魏国学;;自我雇佣与已婚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基于6省12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03期
4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决策的个案访谈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年04期
5 盛亦男;;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水平与迁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4年03期
6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J];人口研究;2013年04期
7 张航空;李双全;;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J];南方人口;2010年06期
8 杨菊华;陈传波;;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状与特点:流动过程特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年03期
9 冯乐;;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10 盛亦男;;中国的家庭化迁居模式[J];人口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艳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家庭化与非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比较[N];中国人口报;2014年
2 石智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管学院;家庭化迁移有助于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N];中国人口报;2013年
3 记者 李浩明;我国人口流动渐趋家庭化[N];文汇报;2001年
4 记者 李婷;人口流动渐趋家庭化[N];中国人口报;2000年
5 郭江平;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解析[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李薇薇;我国人口流动趋向家庭化[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纲;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9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8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