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农业地理的长卷——《中国历史农业地理》评介
本文关键词: 农业地理 中国历史 冬小麦 农业生产 农作物 稻麦轮作 历史时期 水旱轮作 重要组成部分 农耕区 出处:《地理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中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不但是历史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变化。因此历史农业地理不但是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变迁研究的基础。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积十年之功写就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堪称是历史农业地理的创新和集大成之作。该书以128万字的篇幅,系统展示了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的全景,同时又在很多关键
[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not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bu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Therefore, historical agricultural geograph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 book written by Professor Han Maoli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s Historical Agricultural Geography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The book, with a space of 1.28 million words, systematically shows the panorama of Chinese historical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many key poin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类号】:K90
【正文快照】: 中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不但是历史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变化。因此历史农业地理不但是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变迁研究的基础。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积十年之功写就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堪称是历史农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毓瑚;我国历史上农业地理的一些特点和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3期
2 亿里;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评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4期
3 ;读韩著《宋代农业地理》[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04期
4 田夫;周宏伟博士《清代两广农业地理》评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2期
5 ;评“中国农业地理”[J];读书;1956年10期
6 萧爱玲;《明清山东农业地理》评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2期
7 王社教;历史农业地理学刍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陈国生;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发展问题刍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雍际春;评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1期
10 ;读者信箱[J];前线;196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锦霞;溪玉香;;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春江;黄文江;王纪华;杨敏华;;不同品种、肥水条件下冬小麦光谱红边参数研究[A];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兴;苍晶;于晶;崔红;;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性与其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武建华;陈英慧;房稳静;魏慧娟;王迎虎;翟怀巍;;驻马店市冬小麦主要气候特征及高产气象因素研究[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文平;王志伟;;运城市近40年降水量和小麦产量变化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魏孝荣;郝明德;;长期施锌土壤--植物系统植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曹刚;崔彦生;孟建;;冬前积温对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邢文刚;安文钰;李志杰;刘继芳;单秀芝;魏由庆;;微咸水灌溉冬小麦的试验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兴良;贵德:人勤春早农耕忙[N];青海日报;2008年
2 张顺祥邋肖金;青海贵德县3.2万亩冬小麦播种完成[N];西部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郭起豪 赖敏;气象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抗旱保春播[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铭贤 张凤环;基础设施尚薄弱 浇地水电跟不上[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星 实习生 胡杨;应防止冬小麦入冬前拔节[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6 关木;干旱敲响警钟[N];中国老年报;2009年
7 张顺祥 袁志英;贵德4万亩冬小麦长势喜人[N];青海日报;2007年
8 陈忠权;津郊农民抢播150万亩冬小麦[N];天津日报;2007年
9 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屈涛 楼爱玲;冬小麦施肥方法[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10 李善奇;博野17万亩冬小麦全部“吃订餐”[N];保定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涛;气候视野下的北朝农业经济与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建君;农田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贾良良;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王兰珍;冬小麦磷高效种质鉴定及其生理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刘云;基于NOAA卫星的冬小麦冠层表面温度估算及初步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永江;植物叶绿素荧光被动遥感探测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梁晓芳;冬小麦植株-土壤钾素循环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邓志英;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及其对加工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占锋;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冬小麦限水灌溉决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任显坤;隋唐山东农业地理[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玉梅;控水条件下小麦不同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D];莱阳农学院;2006年
5 陈丹阳;清代海南岛农业经济地理初探(1652-1911)[D];暨南大学;2007年
6 任岩岩;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7 武俊喜;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东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素艳;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魏远莉;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建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4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6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