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维及时空演变
本文关键词: 城市 空间形态 分形维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分形维,讨论了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和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之间关系,表明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增加,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也增加。我国城市的分形维总体变化趋势是:从1990到2000年均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的分形维大于北方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
[Abstract]: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of nation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databas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31 big cities in China in 1990 and 2000 is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circumference rela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 based on perimeter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based on the circumference scale relationship,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rea circumference rel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overall change trend of fractal dimension in Chinese cities is: from 1990 to 2000,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decreas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outhern citie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northern citie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LGISEM0608) 湖北省科技厅科技平台专项(2004TS02) 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6011)
【分类号】: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2 罗宏宇,陈彦光;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分维刻画方法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4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5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邓祥征,张增祥;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6 李江,段杰;组团式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7 朱晓华,王建,陆娟;关于地学中分形理论应用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王桥;分形地学图形处理中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高伟明;梁彦庆;黄志英;葛京凤;;基于GIS的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石家庄西部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3 董杰;杨春德;张保华;叶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4 鲁春阳;杨庆媛;田永中;文枫;胡渝春;万平;;基于主成分法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5 蔡进;刘秀华;丁恩俊;;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6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7 陈志;胡勇;刘成武;;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8 李玲;路婕;赵竟英;冯新伟;;郑州市城镇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9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丁贤法;沐建华;许联芳;李巧媛;;基于MapInfo的丘北县城镇分形与辣椒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市扩展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李阳兵;谭秋;白晓永;王世杰;;黔中喀斯特地区的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效应[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蒙莉娜;郑新奇;;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的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群利;;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欣;黄贤金;张兴榆;;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通州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新蕾;张安录;;基于信息熵的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甘晓辉;李爱新;舒晓波;帅佳良;李芳颢;;樟树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李锰;地貌与地震形变场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6 蒲浩;现代路线CA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7 黄鹏;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9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光;合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森林格局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万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毋河海;地图信息的分形描述[J];测绘通报;2001年02期
2 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3 陈彦光,陈文惠;GIS与地理现象的分形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陈勇,艾南山;城市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4期
5 刘继生,陈涛;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2期
6 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草案[J];地理学报;1958年04期
7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8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9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10 齐康;;城市的形态(研究提纲初稿)[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播;;西方墓园空间形态的发展及演变[J];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02期
2 支运波;;媒介空间与公共理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王彦彦;;文化与空间——论融融的小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4 沈福煦;;徘徊空间[J];艺术·生活;2002年06期
5 史澎涛;;探析家具设计的形态与所处空间的关系[J];美与时代(上);2011年08期
6 刘樱;;照明创意设计之我见[J];艺海;2011年07期
7 孙晓;张金玲;;空间利用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8 谭笑;;从时空架构角度谈《西游补》之结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肖伟;;论三维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卡通雕塑创作为例[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10 王立辉;;布艺的审美浅析[J];大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卓军;高江;兰付所;;基于激振反射法的建筑结构缺陷梁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王季卿;杜铭秋;;大厅音质设计空间形态的检验[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莫琳玉;;低碳交通导向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卡;张小林;;新城住区的空间形态及其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任慧子;;广东省粤北山区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及其内在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汪邦中;郭海丁;许开旺;;基于投影覆盖法的TC1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疲劳断口细观损伤分析[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帆;殷雅俊;;超级碳纳米管的分形几何性质的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秦兵;沙宗先;;连续小波变换在语音分形特征分析及语音分割中应用[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张红新;高冬玲;许秀华;陈振光;;喉肿瘤细胞核分形维数改变的研究 [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朱殿柱;;起爆方式影响爆破效果的分形理论分析[A];湖北省爆破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先发 葛如江 姜刚;芜湖“一增一奖”探索城市用地新路径[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记者 丁维丽 见习记者 张宁;切实优化城市用地服务转型跨越发展[N];长治日报;2011年
3 记者 苏力;“管线一沟”节约城市用地[N];珠海特区报;2010年
4 刘红萍 张安录;发达国家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新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刘喜梅 耿学鹏;西安将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总规模[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孙佳岩 记者 谭迎春;“双保行动”加速城市用地项目落地[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周荣祥;国土资源部:新城市用地审批方式有助于稳定城市房价[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叶辉;古城区道路可随坡就势[N];苏州日报;2006年
9 罗绍宏;掌握集约用地这把金钥匙[N];青海日报;2006年
10 陶颖;玛雅文明消亡之谜新解[N];中国审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浙江沿海城市用地时空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冯科;城市用地蔓延的定量表达、机理分析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松涛;高铁客运站站区空间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钟亮;河道形态阻力分形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怀彬;复动力系统中的非一致双曲性假设及其Julia集的分形维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杨彦从;分形理论在视频监控图像编码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冯晨;基于分形维数的中国海常见浮游植物细胞图像特征提取[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王筠;拟南芥异速生长指数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调控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张鹏飞;从一致双曲到一般的微分自映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育华;论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的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吴娜;城市配送中心用地属性及其空间布局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力;当代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空间形态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何川;湖南滨水村镇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张悦倩;上海市别墅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丽华;杭州西湖景区茶馆的分布及其空间形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周延;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与建筑艺术特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任欣;住区静态交通空间使用情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黄昱;高科技园区功能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5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