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地理学发展及其特点初探
本文选题:中世纪 切入点:阿拉伯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在地理学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本文根据阿拉伯原文材料,对阿拉伯地理学的起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特点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认为进行该项研究对于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Abstract]:The Arab Islamic culture of the Middle Ages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connecting the past with the futur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which has left an immortal cultural heritage to the posterity. The origin,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ab geography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stud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opening to the west"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
【分类号】:K303;K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序雅;阿拉伯——伊斯兰舆地学与历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4期
2 张广达;;出土文书与穆斯林地理著作对于研究中亚历史地理的意义(上)[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阿妮;;对爱与真实的皈依——《受戒》中世俗化佛教之人生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黄跃庆;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试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3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4 周放;;阿拉伯翻译运动中的“科技翻译”[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5 苏振锋;翟淑君;王礼力;;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未来趋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祖良;;大学优化本土科技文化:战略与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崔伟奇;论“通识教育”的哲学基础——兼析“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高鸿钧;冲突与抉择:伊斯兰世界法律现代化[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9 张阳;;论创造教育的动态知识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程倩春;;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益新;;从《古兰经》看伊斯兰教的法制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2 马盛德;;论回族“宴席舞”的式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强亦忠;张学光;;科技史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王淼洋;;世界性、多元性、互补性——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6 孔繁玲;唐斌;武玉坤;;电子政务与制度创新互为因果关系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孙博;国际贸易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何美兰;多元文明的互动与共生:969-1171年的开罗[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志宏;马克思科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娟;沙特的“软实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琼杰;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与本土化[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曼;科学文化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大伟;11世纪到14世纪泉州与印度洋的贸易和泉州区域社会的形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夏艺华;试析中世纪早中期西欧人对“萨拉森人”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梅;新课改下的物理高考试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晓yN;影响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军利;中世纪阿拉伯历史研究方法[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J];史学月刊;1982年04期
2 肖海林;;阿拉伯文化与商业[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2年01期
3 马超;;探析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2期
4 杨文炯;张嵘;;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钱学文;;灿烂的中世纪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李雍;;试论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李荣建;中世纪穆斯林对地理学的重要贡献[J];阿拉伯世界;1984年01期
8 朱梦魁;;阿拉伯文化与马里历史名城廷巴克图[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3年02期
9 刘法林;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J];史学月刊;1982年06期
10 黄跃庆;刘奕;;中世纪阿拉伯科学文化的源流及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友德;;《清真指南》与儒家伦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洪洋;;对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些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伍德勤;;伊斯兰教对旧中国穆斯林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吴幼雄;;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金贵;;汉文译著家对伊斯兰经济问题的阐述[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孙振玉;;从马德新的《朝觐途记》看近代西南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廖大珂;;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传播[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小凤;;对伊斯兰政党现象的一点思考[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沈玉萍;;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叶娇;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吐鲁番报(汉);2008年
2 左明智;渐入佳境的90年代[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记者 赵耕;阳安江会见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N];北京日报;2008年
4 文刀;伊斯兰教的新月标志与偶像禁止[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单守庆;阿文书法: 伊斯兰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记者苏敏;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文刀;伊斯兰教的新月标志与偶像禁止[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记者 王远;我州伊斯兰教第六次代表会议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9 沙星海;市伊斯兰教第五次代表大会举行[N];平顶山日报;2006年
10 张志鹏;宗教视角下的家庭团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曲洪;伊斯兰教与中东宗教政治反对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云存平;马图里迪学派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6 敏敬;文明的多维交往[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杨淑琴;犹太文化及其商业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建军;从贵妇到修女[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10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太中;简论伊斯兰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秀媚;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但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燕宁娜;宁夏清真寺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乌日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善蒙古族宗教民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东;伊斯兰教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阳赞;论当代湖南桃源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信仰[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全芝;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考察[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艳霞;伊斯兰教在蒙元时代的中国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邢雅贤;论伊斯兰教妇女观对当代新疆穆斯林妇女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7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9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