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地图空间与地名政治——清刊本《福建省会城市全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9:04

  本文选题:福建省会城市全图 切入点:版本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刊本《福建省会城市全图》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体现了地图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该图绘制的原初目的,是便利保甲制度的推行,但在刊印过程中却被简化甚至廉价出售,于是关于福州城市的空间想象也逐步向社会传播。《全图》重点登载官府衙署、军事设施、礼仪文教场所等地理信息,目的不是完整地呈现城市原貌,而是为了突显其政治属性,反映出绘图者高度的价值倾向,这种空间认知模式也影响了时人对城市的理解。《全图》的地理表述既受到主流价值的主导,同样也受制于民众的空间认知结构,这主要体现于《全图》的地名表述方面。《全图》对源自民间的各种"土名",尽管采取了"视而不见""掩盖"或"一地二名"等方式,试图对草根社会的空间观进行"改造"或"收编",但是仍有一些"土名"能突破这些筛选,而在地图中得以呈现,有时甚至取代了官方标准地名的位置,构成"自下而上"地影响地图空间表述的力量。
[Abstract]:The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use of the "complete Map of the Capital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 showe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p and the society.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drawing the map was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ojia system.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publication, it was simplified or even sold cheaply, so the spatial imagination of Fuzhou City was gradually disseminated to society. The key points of the whole picture are the publication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government's government, military facilities, ceremoni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ites, and so on. The aim is not to giv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city, but to highlight its political attributes and reflect the highly valued tendencies of the drafters. This spatial cognitive model also affec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The geo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whole picture is not only dominated by mainstream values, but also subject to the spatial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people.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lace names of the whole map, which refers to all kinds of "earth names" originating from the people, even though they have adopted the methods of "turning a blind eye" and "covering up" or "one place and two names", etc. Attempts were made to "transform" or "reorganize" the spatial view of a grassroots society, but there are still "earth names" that break through these filters and are presented in maps, sometimes even replacing official 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s. Constitute the power of "bottom up" to influence map spatial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历史系;南昌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K9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棠;浅谈地名的无形资产和当前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地名;2000年01期

2 傅立宪;试说地名确认[J];中国地名;2000年02期

3 杨小法,虞惠生;加强地名科学化管理[J];中国地名;2000年02期

4 靳尔刚;以联合国地名会议为契机全面实现全国地名标准化[J];中国地名;2000年03期

5 穆学明;改变多头管理 规范城乡地名 全面做好我国地名国际标准化[J];中国地名;2000年03期

6 韩馥绶,张明山;论地名的科学管理[J];中国地名;2000年03期

7 李学林;城镇地名管理研究工作的重点[J];中国地名;2000年03期

8 刘虹;北京市城市地名管理刍议[J];中国地名;2000年04期

9 笛鸣;上海城市发展与地名管理关系浅议[J];中国地名;2000年06期

10 穆学明;;关于当前我国地名问题[J];民主;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晓莉;;从理论到实践的地名规划探索——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孔翔宇;徐天祥;;建立科学地名体系提升泉城文化品位的几点建议[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唐文刚;奚长元;;基于MicroStation的地名管理信息系统[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兰红明;李敏;杨波;;海南省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忠刚;李晓宇;于圣军;;城市发展与地名演变——沈阳市地名演变规律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7 肖剑平;;基于GIS的武汉市地名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A];2006年测绘新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邹利平;杜清运;;省级地名管理数据库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玉晔 黄莹;武汉地名有点乱[N];长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刚 潘跃;广州:年内根治“地名错觉”[N];人民日报;2005年

3 ;积极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田鸿伟;全国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启动[N];中华建筑报;2005年

5 刘泱;南京:老地名保护名单将出炉[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范平;合肥评选“十佳老地名”,集体重温千年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航 记者 张淑会;严禁使用外文拼写地名[N];河北日报;2006年

8 徐东坡;省会开始整治不规范地名[N];河南日报;2007年

9 徐东坡;省会清查不规范地名[N];河南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地名有偿命名是双赢之举吗?[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熙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名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杜萍;基于本体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名识别与抽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丽;锡林郭勒盟地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俏;城市化进程中杭州的地名文化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乌云高娃;地名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杨继玉;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邓永新;城市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雪莲;肥城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王颖灵;我国城市道路命名规范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超亚;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道路地名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郝静;铜川地名的语言文化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9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