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刍议
本文选题:历史地理 切入点:动物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动物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领域的新兴边缘学科。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萌芽虽早,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学科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学科原理、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得以确立,并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著述。但应看到,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队伍仍旧薄弱,且尚未形成一套系统、成熟的学科体系,这些是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Historical zoogeography is a new frontier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lthough Chinese historical zoogeography germinated early, it developed slowly. Sinc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ubject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appeared.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research team of Chinese historical zoogeography is still weak and has not yet formed a systematic and mature disciplinary system. These ar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imal geograph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Q958;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跃云,何业恒;试论野生水牛、四不像鹿和中国鼍在黄河中下游的绝迹[J];第四纪研究;2002年02期
2 李有`F;椨德芬;;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类骨骼[J];古脊椎动物学报;1959年04期
3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文焕然 ,何业恒 ,高耀亭;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5 曾昭璇;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6 文焕然,何业恒;近五千年来豫鄂湘川间的大熊猫[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7 文焕然,文榕生;再探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变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8 刘洪杰;中国古代独角动物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历史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9 何业恒;试论朱瀗地理分布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03期
10 文榕生;扬子鳄盛衰与环境变迁[J];自然杂志;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勇;中国西南2000年来五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变迁及影响[J];资源科学;1991年05期
2 黄万波;;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学报;1980年02期
3 吴陆生,江红星,吴孝兵,张方;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曹克清;野生麋鹿绝灭时间初探[J];动物学报;1978年03期
5 马勇;新疆北部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1年02期
6 朱靖,龙志;大熊猫的兴衰[J];动物学报;1983年01期
7 张荣祖;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前景─—方法论探讨[J];动物学报;1995年01期
8 许可芬,阿不力米提,高行宜,姚军;塔城盆地鸟类考察初报[J];动物学杂志;1992年01期
9 何利军,丁由中,李秀洪,胡林英,王小明,邵民,谢万树,John Thorbjarnarson,顾长明;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J];动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10 陈毅峰;陈宜瑜;何德奎;隋晓云;;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现状与展望[J];动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几个问题[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袁靖;;中国古代家马的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何];;简论炎帝族与黄帝族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考古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孝兵;扬子鳄保护遗传学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强;中国乌叶蝉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玲环;中国横脊叶蝉系统分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尚素琴;亚太地区缘脊叶蝉系统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秦道正;中国小绿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克斌;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研究——以盐池县荒漠化评价监测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杨桂芳;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9 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道德;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陆生;安徽野生扬子鳄生境现状及饲养种群繁殖力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磊;扬子鳄种群微卫星DNA多态与mtVNTR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伟铨;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几种鳄的分子系统学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贤林;基于GIS技术的云南省道路灾害防治信息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5 于涌鲲;四川省平武县大熊猫保护对策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晏鹏;扬子鳄野放个体的筛选及其肉的分子鉴定[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海燕;人类干扰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8 纪慧娟;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方;扬子鳄的行为和时间分配研究及其分类地位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彩;玛雅—贵州的喀斯特环境与其文明的进程[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文中;;广西柳城巨猿洞及其他山洞的第四纪哺乳动物[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2年03期
2 王将克;关于大熊猫种的划分、地史分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J];动物学报;1974年02期
3 陈壁辉,唐剑云,魏运鑫,张正东;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舌腺[J];动物学报;1989年01期
4 吴学忠,王绍鸿,赵希涛;江苏建湖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古地理意义[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5 陈桥驿;古代绍兴地区天然森林的破坏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地理学报;1965年02期
6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7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8 郑景云,葛全胜,,张丕远;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9 温孝胜,彭子成,赵焕庭;中国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的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10 邱中郎;张玉萍;童永生;;湖北省清江地区洞穴中的哺乳类化石报导[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涛;;大有作为的历史地理学——兼评《水文、沙漠、火山考古》[J];自然杂志;1978年04期
2 韩光辉;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J];世界科学技术;1997年03期
3 邓涛;;达勒姆今昔[J];化石;2011年03期
4 尤悦;;动物考古学中的昆虫研究[J];南方文物;2010年04期
5 袁靖;动物考古 梦幻几何[J];百科知识;1994年09期
6 西本丰弘,陈杰;动物考古学方法[J];农业考古;1999年03期
7 袁靖;;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进展[J];考古;2004年07期
8 朱里埃·芝沫曼·浩尔特,安家瑗;超越最优化模式——人类利用动物研究方法的选择[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02期
9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长时段环境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乐;王春雪;张双权;高星;;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宇飞;王艳辉;;杜仲的演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考古所 袁靖;走向世界的中国动物考古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罗运兵 袁靖;观察野猪向家猪转变的新视角[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爽;西方鸟类动物考古学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宋艳波;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康蕾;环境史视角下的西域贡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莫林恒;高庙遗址出土鱼类遗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周乐鹏;三峡地区动物群与古环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0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