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所涉永嘉地名辨正
本文选题:谢灵运 切入点:山水诗 出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被誉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其山水诗名篇大部分是他在永嘉太守任上所写,诗中多涉永嘉地名,如西射堂、春草池与池上楼、东山、南亭与北亭、石室山、赤石、斤竹涧等。然历代研究者对永嘉地名的注释多存在疏误,应根据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进行辨正。
[Abstract]:Xie Lingyun, who is known as the "ancestor of landscape poetry", wrote most of his famous poems in Yongjia. Many of the poems are related to Yongjia's place names, such as Xishitang, Chuncaochi and Chi upstairs, Dongshan, Nanting and Beiting, Shizhang Mountain, and Red Ston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errors in the notes of Yongjia place names, which should be correcte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作者单位】: 温州市图书馆;
【分类号】:I207.22;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永利 ;李白山水诗风格来由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赖建文;山水诗欣赏新思维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3 胡峰力;谈中国山水诗的创作[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韩振华;简论“道”与“禅”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体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刘延禄;;山水诗四首[J];山东人大工作;2003年01期
6 储兆文;寻回山水诗轴上的失落点——初唐山水诗的特质与价值重估[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7 梁桂芳;论初唐宫廷文人山水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施雪;双峰对峙 两水分流——中英山水诗比较[J];理论界;2004年02期
9 刘文辉;南北朝山水诗渊源探微[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林佳;试谈中西山水诗审美观物态度之差异[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翔明;;论李白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陈镜清;陈凌;;浙东山水旅游与中国山水诗之形成和昌盛[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道文;;二谢山水诗之时空比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镇;;古代山水诗简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陈敬介;;想望与亲临——台湾古典山水诗初探[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9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锋;符新;;浅析谢灵运的旅游思想及其山水诗的地理显象[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秒 周琼琼;昨日山水诗摇篮 明日幸福和谐乡[N];中国改革报;2013年
2 ;山水诗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杨红君;山水诗对旅游者的主导作用[N];楚雄日报(汉);2007年
4 徐雪梅;李杜山水诗美学特征[N];文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何晶;解决人此在、处境、归所的难题[N];文学报;2013年
6 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 姚玉舟;“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发展路径[N];学习时报;2014年
7 梁平;被遮蔽的龚学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罗龙炎;山水庐山 诗画庐山[N];九江日报;2007年
9 王建平;闪耀灵境诗心[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马一蕊;以画入诗匠心具[N];河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2 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国平;山水诗前史[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宏昱;李白山水诗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刚;唐前山水诗之源起及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娟;论六朝山水诗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耀庆;两晋之际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白一男;山水画意境中的诗意之美[D];沈阳大学;2015年
6 冯浩;六朝士人园林与山水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耿雪莹;“山水诗阶级性”讨论的考察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毅;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形成及发展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来霞永;唐代山水诗的生态智慧[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鉴生;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5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5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