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史,融汇时空——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本文选题:中国历史 + 农业地理 ; 参考:《中国农史》2012年04期
【摘要】:正历史上的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然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作为农业文明最重要的基础,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中华文明有着令人惊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与农业生产的稳步提高是分不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的最终形成,更是和农耕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密切相关。
[Abstract]:In history, China has created brilliant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As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a.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n amazing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final formation of a unified and powerful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S-09;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学理论 抓路线 小麦获得新丰收[J];山东农业科学;1975年06期
2 张辛欣;董峻;;夏粮攻坚战[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20期
3 赵洪璋;;小麦高产的基本规律和措施[J];生命世界;1975年01期
4 ;《甘肃农业科技》一九八二年总目录[J];甘肃农业科技;1982年12期
5 孙书安;郑国清;刘九芬;孟菊茹;;气象因子影响度的概念及其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6 徐本生;黄明贤;陈训林;王保华;;中产冬小麦氮肥最佳施用量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5年08期
7 李文白;李诺;白树明;唐明治;;昆明地区冬小麦喷灌系统规划的基本参数[J];云南农业科技;1987年01期
8 黄瑞恒;李晋生;;黑龙港区域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最佳定量施肥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1990年09期
9 王树安;兰林旺;;建议大力推广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J];北京农业;1997年04期
10 付祥建;2004年春季气候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锦霞;溪玉香;;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春江;黄文江;王纪华;杨敏华;;不同品种、肥水条件下冬小麦光谱红边参数研究[A];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兴;苍晶;于晶;崔红;;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性与其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武建华;陈英慧;房稳静;魏慧娟;王迎虎;翟怀巍;;驻马店市冬小麦主要气候特征及高产气象因素研究[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魏孝荣;郝明德;;长期施锌土壤--植物系统植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文平;王志伟;;运城市近40年降水量和小麦产量变化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曹刚;崔彦生;孟建;;冬前积温对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邢文刚;安文钰;李志杰;刘继芳;单秀芝;魏由庆;;微咸水灌溉冬小麦的试验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兴良;贵德:人勤春早农耕忙[N];青海日报;2008年
2 张顺祥邋肖金;青海贵德县3.2万亩冬小麦播种完成[N];西部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郭起豪 赖敏;气象专家建议:多管齐下抗旱保春播[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记者 李志宏 实习生 郑锐;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N];喀什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铭贤 张凤环;基础设施尚薄弱 浇地水电跟不上[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6 钟燕平;暖秋对我国种植业弊大于利[N];农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陈星 实习生 胡杨;应防止冬小麦入冬前拔节[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8 关木;干旱敲响警钟[N];中国老年报;2009年
9 记者 丽雪;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10 新华社记者 董峻;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孝均;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文涛;气候视野下的北朝农业经济与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闵继胜;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海兴;1949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方高;宋朝农业管理初探[D];浙江大学;2005年
7 武际;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江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贾良良;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云;基于NOAA卫星的冬小麦冠层表面温度估算及初步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占锋;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冬小麦限水灌溉决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李东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素艳;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魏远莉;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建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冯凌;冬小麦土壤水、氮管理措施的优化调控[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玉梅;控水条件下小麦不同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D];莱阳农学院;2006年
8 王霖;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和面粉白度的配合力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孙岩;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征及其养分运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任岩岩;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2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