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历史上的零丁洋及其海域范围

发布时间:2018-04-20 15:47

  本文选题:零丁洋 + 零丁岛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2期


【摘要】:宋元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海洋推进,零丁洋海域进入了人们开发的视野。明清广东海洋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中外贸易在零丁洋海域相当活跃,也引起了官府对这一海域的重视。正是在不断开发海洋的过程中,人们对零丁洋海域的认识与界定,也逐步由小到大地扩展,文献对零丁洋的记述从人文记忆向地理标识转变。宋元以来,人们对零丁洋海域范围的界定,几乎都是以陆岛为标识加以描述,由原先单一的零丁岛扩大到零丁岛群,进而将这一海域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零丁洋海域有不同的范围界限。
[Abstract]: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continued to advance to the sea. The marine economy of Guangdong was further develop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as active in the waters of the Zero Dingyang Ocean, which also aroused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to this sea area.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that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the waters of the Ocean of Zero Dingyang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Ocean of zero has changed from the humanistic memory to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Sinc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sea area of the Ocean of Zero Dingyang has almost always been described as a land island, which has been expanded from a single island of zero to a group of islands, thus expanding the sea area continuously, that is to say, The waters of the Ocean of Zero have different limits of scope in different period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系 暨南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焕庭,王丽荣;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J];热带地理;2001年03期

2 刘兆伦;;整治珠江口 并发伶仃洋[J];人民珠江;1984年05期

3 曾昭璇;;从历史地貌学看伶仃洋淤浅问题[J];人民珠江;1988年06期

4 曹祖德,蔡嘉熙;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研究[J];水道港口;1998年01期

5 赵焕庭;珠江河口湾伶仃洋的地形[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1年02期

6 应秩甫,陈世光;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混合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1期

7 郭小东;鸦片战争前夕的伶仃走私基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骏楠;;林则徐与国际法:虚构的与真实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2 刘海峰;;穆彰阿、姚莹与“台湾之狱”[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唐立鹏;;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4 韩乐,张翠萍;浅析鸦片战争后美国在华片面最惠国待遇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陈炳禄,张云霓,王志刚,杨广杏;伶仃洋水文特征与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6 胡勇军;;清代中期松江府农民生产成本和收益探析——以19世纪20年代华、娄地区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吴志良;;鸦片战争前后葡萄牙寻找澳门主权论据的过程——圣塔伦子爵《关于葡萄牙人居留澳门的备忘录》[J];当代港澳;1996年01期

8 许建平;杨义菊;;钱塘江与杭州湾河海界线的划分[J];海洋学研究;2007年01期

9 陈沈良;胡方西;胡辉;谷国传;;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J];海洋学研究;2009年S1期

10 许建平;杨义菊;朱伯康;;我国重要入海河口河海界线划分探讨[J];海洋学研究;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彩;贾建军;田震;宋国大;马卫林;;河海分界方法与我国主要河口分界方案研究[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冰;;珠江口伶仃洋水文特征和综合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9年

3 包芸;任杰;;西南季风对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李孟国;李文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潮流数学模型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陈沈良;胡方西;胡辉;谷国传;;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许建平;杨义菊;朱伯康;;我国重要入海河口河海界线划分探讨[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王义刚;夏雪瑾;冯媛媛;;陆海分界和河海分界探讨[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周秋麟;尹卫平;周通;杨圣云;;入海河口河海分界的若干思考[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朱伯康;刘增宏;孙朝辉;;河海分界与河海区域的综合管理[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华志;河网、河口及海岸整体联解数值模式及其在珠江口咸潮上溯研究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3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4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5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孝忠;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饶永红;河口海岸工程模型试验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彪;珠江河口盐水入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宗坤;河口水域盐水入侵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邢静芳;河口地区盐淡水掺混特性的水槽系统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康宁;明中后期下澳通夷问题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宁艳;眉额带历与澳门[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杨娟;林则徐遣戍新疆的心路历程与诗文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民国;近代苏州烟毒问题及治理[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8 曹改平;内地移民与澳门早期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胡溪;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吴丽娟;清代中俄大黄贸易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丽荣,赵焕庭;中国河口湿地的一般特点[J];海洋通报;2000年05期

2 杨雪舞,于红兵,孙宗勋,梁添明;黄茅海河口湾现代动力地貌体系和冲淤过程分析[J];热带海洋;1997年01期

3 廖喜庭;;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的咸潮活动规律[J];人民珠江;1987年02期

4 赵焕庭;珠江河口湾伶仃洋的地形[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谨程;打开一片陌生的海域(外一首)[J];福建文学;2005年01期

2 天疆;;伶仃洋怀想[J];翠苑;2010年06期

3 林光恒,程青 ,许克敖;我属于这片海域[J];w,

本文编号:1778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8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