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规划路径研究——以西双版纳曼景法旅游社区为例
本文选题:社区参与 + 旅游规划 ; 参考:《热带地理》2012年03期
【摘要】: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观察、座谈、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考察曼景法旅游社区在旅游规划决策、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利益分配、社区环境维护等4个方面的参与现状及问题,从5个方面构建其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实现路径:1)识别利益主体和旅游需求:曼景法社区的利益主体由西双版纳州政府、该村村民、游客和周边社区组成,各自的利益诉求决定其参与内容和行为;2)明确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定位:面向自驾车游客、散客及小型团队,以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傣家乐";3)确定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具体途径为:参与旅游项目与产品规划、旅游营销、社区旅游组织的构建,与周边社区联动开发等。4)建立游客信息调查制度和居民感知调查制度,评价旅游规划的实施质量:通过差距模型分析法,弥合旅游差距;5)构建社区参与的实现机制,其包括体制完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意识培育机制、知识引导机制和经济促进机制等。
[Abstract]: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observation, discuss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anjing tourism community in four aspects: tourism planning decision, tourism project development, tourism benefit distribution,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intenance, etc.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is constructed from five aspects: (1) identifying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and tourism demand: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of Manjing law community is composed of Xishuangbanna state government, villagers of the village, tourists and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Their own interests determine the content and behavior of their participation. 2) defin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ourism planning: for self-driving tourists, individual travelers and small groups for leisure, "Dai Jia Le", which is based on vacation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determines the specific ways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rojects and product planning, tourism marke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tourism organizations. Establishing tourist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system and resident perception investigation system,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of tourism planning, bridging the tourism gap through gap model analysis, and constructing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t includes system perfection mechanism, legal guarantee mechanism,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mechanism, knowledge guidance mechanism and economic promo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分类号】:F592.7;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静;李少游;;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2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3 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J];规划师;2003年07期
4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邱云美;封建林;;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与措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6期
7 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8 宫晓玲;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10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琳;;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模式个案研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五龙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周典恩;;2006~2007年中国大陆人类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周舟;张俐俐;;农民参与旅游开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小溪乡和红石林镇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邹军;张树夫;;社区旅游整合发展建设的探讨——以云南澄江禄充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梁军;郑硕飞;;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实证研究——以井陉县于家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6 陈江美;吴尊华;张丽利;;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唐晓云;闵庆文;;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徐燕;陆仙梅;吴再英;陈洪智;石贤昌;;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社区参与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侗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9 王群,章锦河;居民感知调查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谌静;李少游;;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韩志刚;崔彩辉;;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张建国;;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王焱霞;;以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6 黎琼茹;于宁;;以曼旦规划为例,浅谈少数民族文化传承[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温莹蕾;游小文;;古村落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以井塘寨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邱云美;;社区参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吴娟;;崂山北九水景区与当地社区矛盾的调查与分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星;徐曼;;广州沙面社区旅游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润丽;靖西县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凡;基于生态化的乡村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罗志国;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北明,雷蓉,董延安;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评估指标及方法探讨[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2 蒋艳;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4 AnnaSpenceley,刘晓晔;南非两个自然旅游经营项目中的当地社区受益体系[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5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6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7 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3期
8 张朋,王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J];福建地理;2003年04期
9 刘紫青;;关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10 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理论透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家玲;徐红罡;;军垦文化遗产化过程中的社区感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7期
2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五十八)[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重要征订启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董平;;基层博物馆与社区参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为例[J];学理论;2011年21期
5 李菁;;行走在路上——我们的旅行梦[J];青年与社会;2011年08期
6 李永乐;闫东坡;;窑湾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名城;2011年08期
7 林光旭;;基于USP理论技术路线的核心文化资源的发掘[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8 莫伟;;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宗教节日的开发——以德昂族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9 匡晓文;;论国际化旅游人才口译技能的培养——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10 钟英兰;;试论全纳教育面临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段德罡;戴海雁;;试论旅游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永文;康宏成;;旅游规划管治问题分析与管治对策构建[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4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姜若愚;;旅游规划生产力的责任审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吴承忠;;休闲和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7 吴宏姣;;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参与问题与对策建议[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羊山;;旅游规划管理[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罗冬波;旅游改变生活: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王浪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警惕旅游规划“隐形”功利性的放大[N];安徽经济报;2005年
4 魏小安;旅游规划的总结与提高[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刘秀鸾;我省旅游规划水平上台阶[N];贵州日报;2005年
6 记者 张亚光;梁园区旅游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商丘日报;2008年
7 马晓龙;时代特征下的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方向(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夏树;面向全球招标古城旅游规划[N];农民日报;2009年
9 王恺瑞 张建荣;旅游规划人才需求趋势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中国旅游研究院 马晓龙;时代特征下的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方向(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2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顾沈兵;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四海;规划环评中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佳;向海蒙古族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艳;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3 王昌燕;吐鲁番葡萄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席文;福建土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艳;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肖玲;社区旅游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7 卢丽;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妍;牛背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刘洁;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8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