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4-26 04:42

  本文选题:北京大学 + 人文地理学 ; 参考:《地理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Abstract]:Peking University is the earliest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 The predecessor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is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graphy of Peking University, established in 1955. For more than 60 years, the philosophy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of Peking University has been to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o serve practice in theory.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human geography, and gradually expanding into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ed practic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thinking and the humanities geography subject system are formed, and the urba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department is established.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d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urbanization, urban system,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land us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evolu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innovative networks, housing and real estate economy, Scenic spots and World Heritage sites, Village and Town Development Planning, Urban Social Geography, temporal Geography and Behavioral Geography, Historical Geography,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and Planning, Metrological Geography, Various fields, such as traffic geography and traffic planning, have been deeply studied and appli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e degree of display and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provided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the humanities geography of Peking University will meet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rontier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develop with tolerance, an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disciplines. Further enhance the service capacity for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an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humanities geography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25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34,41571147)~~
【分类号】:K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茂林,张小林;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2 李同升,赵荣;国内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特点分析——兼论我国人文地理学教材改革问题[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3 岳文泽,徐建华,司有元,徐丽华;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4 马亚华;经验科学进步的一般模式与当今地理学的发展——试以人文地理学为例[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5 杨载田,邱国锋;新世纪高师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新思维[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张立建,陈忠暧;英美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与哲学思潮的关系[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张庆业;人文地理学理论类型及建设[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8 翟有龙,李传永;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现状与发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朱羽林,黄秋燕,严志强;新技术手段与人文地理学的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贺诗康;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与理论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书琪;廉晓利;;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永春;;论人文地理学教育危机及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兴中;孙峰华;;序[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袁书琪;林芳;张美玉;;试论新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发展大势[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颜廷真;陈喜波;曹小曙;孙鲁健;;人文地理学与风水文化之间关系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吴传钧;;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蕾蕾;;以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艳娟;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谌群芳;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4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04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