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山塘
本文选题:苏州人 + 虎丘 ; 参考:《档案与建设》2006年10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苏州市金阊区石路街道办事处
【分类号】:K9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红霞;colphoto;;风雅山塘[J];地图;2007年02期
2 ;Lesson 16:Touring Suzhou[J];今日中国(英文版);2006年04期
3 陶文瑜;;漫漫山塘路[J];苏州杂志;2003年05期
4 谈工皎;;山塘街散记[J];江苏政协;2008年07期
5 闫耀明;;苏州的表情[J];满族文学;2007年04期
6 曹丽琴;;姑苏盘门[J];丝绸之路;2010年13期
7 顾俊;;姑苏城外有山塘[J];百科知识;2010年11期
8 陆嘉明;;心灵之宅与水居意境——山塘街美学随想之三[J];苏州杂志;2003年03期
9 燕华君;;腮边的那颗痣[J];美文(上半月);2006年05期
10 ;《苏州杂志》2003年目录汇总[J];苏州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祖铭;;东方水城苏州[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顾建娣;;李鸿章平捻政策出台前后[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3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方民镐;;19世纪70年代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和李鸿章的对日认识[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戴东阳;;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7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殷长松;刘建厦;;苏州人民商场企业文化简析[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9 俞绳方;;城市规划与苏州古民居的保护更新[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10 华以丹;;千古风物宜长计——切实保护苏州古城历史街区[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伟明;苏州演绎“三重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赵晓;苏州贫穷吗?她分明富得流油[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奚荣武邋邹巍;新苏州人信息全市联网[N];人民公安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简雄 王晓宏 弓玺 孟海龙 陆晓华 钱怡;百般争流奋者先[N];苏州日报;2010年
5 ;2010再回首,,“苏州调查”的那些人和事[N];苏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钱怡;创新引领苏州抢先机扬优势赢未来[N];苏州日报;2011年
7 徐蕴海;苏州人香港游十年增倍[N];苏州日报;2007年
8 周铮 嵇元;苏州未来五年需五十万人才[N];新华日报;2005年
9 施艳燕;园区经验全球化时代的“苏州智慧”[N];苏州日报;2011年
10 夏继能 王宁;计生“俱乐部”营造和谐大家庭[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文艳蓉;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邱月儿;元稹与白居易之唱和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1889-1911)[D];复旦大学;2008年
9 梅燕;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及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毛妍君;白居易闲适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凌宇;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3 陈佳莹;重塑苏州水城意象的对策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钟鸿昌;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D];河南大学;2004年
7 吴建章;李鸿章家教刍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延开;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雪飞;论李鸿章与其幕府之关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亚丽;李鸿章与清末的“联俄制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13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1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