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上海老城厢:一个江南城市的景观演变史及其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15 15:19

  本文选题:城市景观 + 河浜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1期


【摘要】:本文以上海老城厢城市景观演变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分析了主导这一过程的驱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人为侵占与河浜自然属性的交互作用下,"因浜成路"一直是上海老城厢独具特色的城市扩展方式;19世纪下半叶,传统的环境基础加上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介入,使原来民间层面上的"因浜成路"发展为官方主导下的"填浜筑路",主干河浜消亡的速度骤然加快。这虽然局部改善了老城厢的市容与卫生状况,却对整体的水网生态和后来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恰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间的耦合关系和互动尺度做出了注解,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landscape evolution in the old city of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encroachment and the nature of river creek, Inhama Road has always been a unique urban expansion mode in the old city of Shanghai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western public health concepts. So that the original folk level of "because of the Bang Road" developed into the official-led "fill Bang Road", the main River Bang died out of the speed of sudden acceleration. Although this partially improved the appearance and sanitation of the old city, it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verall water network ecology and later urban environment.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nherent law of this process annotat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ve sca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hich has certain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70113)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桥驿;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水环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王建革;;水车与秧苗:清代江南稻田排涝与生产恢复场景[J];清史研究;2006年02期

3 吴阿娜,车越,杨凯,赵军;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效益的后评估方法及实证[J];水利学报;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轩;张小龙;;由《申报》广告透视1945年之上海——1945年《申报》广告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王晓霞;;开明书店的市场开拓策略述论(1926—1937)[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吴永贵 ,王静;靠特色求生存发展的出版机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J];出版史料;2004年04期

4 侯鹏;;近代黄浦江河道疏浚的主权之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刘文娜;高金良;;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层的争取——以经济保障为中心的考察[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6 范群杰;高琦;;河流信息档案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11期

7 贺永泰;;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精简职工论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列辉;;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9 戴佩娟;;从上海游民习勤所看游民改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10 邱国盛;;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妇女解放与参加集体生产[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静波;;东京的公益性文化体系研究——兼与上海的比较[A];上海与东京城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绍霆;;上海店招琐议[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戴鞍钢;;近代上海都市文化对市郊农村的辐射[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琪森;;上海·“1912年现象”论——大历史背景下的海派书画嬗变研究[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邵雍;;《纽约时报》视野下的上海城市化进程[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海兵;;人口汇聚与近代上海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吴俊范;;开埠初期上海塘路系统的产权转型及其环境效应[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梁晶;祁毅;曹大贵;徐建刚;;城市内河整治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池子华;朱琳;;三雅园的经营策略与昆剧的命运——以《申报》广告资料为中心的考察[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陈德超;浦东城市化进程中的河网体系变迁与水环境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D];复旦大学;2003年

8 丁贤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叙述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9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博玫;《紫罗兰》(1925-1930)的“时尚叙事”[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琢;莱芜城区牟汶河综合治理的水文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兴;上海公有住房法律制度发展变易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黄亚平;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范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小君;近代中国基督教中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曹礼龙;修行与慈善——上海的世界红SM字会研究(192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沈晓青;在沪日本传媒视野中的上海(1923-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阿伍;虞治卿经济活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春英;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国长,黄湘穗,李天威,黄玉凯,王暖春;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境影响后评估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2 黄玉凯,王国长,黄湘穗;成片土地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估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1998年S1期

3 周世良;环境影响后评估的目的和内容[J];环境科学;1998年S1期

4 薛达元,ClemTisdell;环境物品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条件价值法[J];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03期

5 彭盛华,翁立达;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探讨[J];水利学报;2001年10期

6 刘兰芬;河流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主要环境问题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原;地租竞争与城市景观的多重性[J];美术观察;2005年05期

2 胡永胜;;欧洲新艺术运动对中国城市景观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年05期

3 蒋N段,

本文编号:1892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92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