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划分研究——兼论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31 17:45

  本文选题:大都市区 + 界定指标体系 ; 参考:《人文地理》2005年04期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002, this paper reclassifies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of defining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China. From the result of division,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the latter has a great change. However, the index system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 is not adaptable to this change, s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definition index system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defini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1014),项目名称“信息化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形成过程及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资助。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2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3 孙胤社;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J];地理学报;1992年06期

4 周一星,,史育龙;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J];地理学报;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单卓然;许龙;鄢浩;;哈尔滨城市化近域推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6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7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8 蒋东正;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9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祥胜;王浩;赵嘉新;;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都市区规划的实践——以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9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8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卓明;现代生产力地理分布的规律与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孙盘寿,杨廷秀;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198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乡镇之星——虞山镇[J];群众;2010年06期

2 沙白;;江南行吟(组诗)[J];诗刊;1993年07期

3 ;《种子革命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农业品种改良研究(1927-1937)》出版[J];中国农史;2008年01期

4 ;诗意张浦 “张浦杯”三项诗歌大奖评选隆重启动[J];诗刊;2010年23期

5 钟本康;;当代小说发展的新态势——记长江三角洲当代小说研讨会[J];文学自由谈;1986年01期

6 马敏;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探索[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7 叶宏;;昔日新塘口[J];苏州杂志;2003年01期

8 李少君;;李少君诗四首[J];文学与人生;2009年05期

9 宁越敏;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10 戴健,马志和;论长三角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J];体育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家安;祝增荣;翟保平;唐振华;郭玉人;蒋学辉;巩中军;左文;徐莉;张长波;赵敏;朱金良;李荣;张国忠;钟雪明;杜永均;;长江三角洲水稻螟虫的区域化治理(英文)[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2 陆骏;;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气环境保护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薛鸿超;;长江口沿江大开发与长江三角洲繁荣[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陶松龄;甄富春;;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演化与上海大都市增长[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罗小龙;沈建法;;一个面向城市合作的理论框架分析——基于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晓辉;陈忠暖;;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佘之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及区域互动的三大关键问题,兼论南京的沿江开发[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佘之祥;;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凯;柴发合;张新民;段宁;陈义珍;王淑兰;王振奎;岳婷婷;马晓溪;;秋冬季节长江三角洲大气细粒子浓度变化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宣文俊;;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的问题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喜学;北京大都市区的人地悖论[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2 漳州市政协主席 江玉平;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N];厦门日报;2010年

3 黄静;加快构筑现代化大都市新格局[N];温州日报;2011年

4 肖健雄;践行科学发展 构建大都市区[N];温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潘建中 吴栋梁;加快大都市区建设 提升城市档次与品位[N];温州日报;2010年

6 孙群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技术进步、大都市区蔓延与环境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周琳;《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签订[N];福建日报;2011年

8 记者 袁艳;浙江城镇发展将形成四大都市区[N];浙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梁钢华;广佛联手,“同城”打造国际大都市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时报记者 卢金福;专家把脉厦漳泉大都市同城化建设[N];福建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尹来盛;政府碎化、都市治理与经济发展[D];暨南大学;2012年

4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怀宇;大都市区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动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川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区域行政体制与创新[D];复旦大学;2005年

8 金世胜;大都市区公共游憩空间的建构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勇;竞争性区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升;长春大都市区空间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杰;大都市区条件下的城市地域功能重构[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宋锦锦;长江三角洲居民生活方式与水环境关系的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宛洁;信息化与广州大都市区经济增长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祖会英;长江三角洲深度一体化发展中利益均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于晓曼;大都市区县生态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银峰;我国大都市区管治成本与收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胡玲玲;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居环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娜;大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戴梓岍;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群港口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6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