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
本文选题:地理环境 + 堤防管理制度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1期
【摘要】: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 River underwent a process of change,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blems in this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embankment fields and the problems brought about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e Han River embankment between Zhong Xiang and Shayang is extremely easy to break down and has a bearing on the security of the entire downstream area. Therefore, in terms of human resources organization, raising funds, and annual maintenance, the state policy has shown an obvious inclination, compared to the area below the sand ocean. Du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it. Under Shayang, Tianmen, Qianjiang, Mianyang and other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are mainly located in embankment fields, and the state has mainly handed ove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evees in this area to local authorities. The maintenance of embankment maintenance is done by embankment people in the form of dyke armour.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no fixed fund;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normal years, the people of embankment can obtain basic material survival, so the maintenance of embankment is faced with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建民;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芳;胡阿祥;;六朝文化研究续议[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2 吕兴邦;;江汉平原的堤垸水利与基层社会(1942—1949)——以湖北省松滋县三合垸为中心[J];古今农业;2011年01期
3 尹玲玲;何晨成;;鄂东广济江堤修防史略论[J];古今农业;2012年02期
4 王德福;;国家与基层组织关系视角的乡村水利治理[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5 翟婷;胡理;;明清时期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建设与社会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于逢春;;日本百年来清朝历史研究述论[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曦;;从江陵“金堤”的变迁看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J];江汉论坛;2009年08期
8 郭学信;试论两宋文化发展的历史特色[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田富强,张洁,池芳春;传统史学的史料开掘与农史研究的题材拓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乌兰其木格;;试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春平;文本开放时代的医学嬗变[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曾育荣;高氏荆南史稿[D];暨南大学;2008年
4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6 韩东;当代中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巩宝平;汉代民间力量与地方政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陈以凤;孔安国学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红;明清两湖平原水事纠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曹鸿杰;杨一清《关中奏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翟世航;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环境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丽芳;明清安康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晨成;明清鄂东黄冈地区河道与堤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孔艳;明清时期湘江长沙段历史地理问题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荣蓉;江汉平原南部民居与聚落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安春平;宋代的医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刘云;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希贤;;明代地理学家王嘉谟和他的《北山游记》[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年04期
2 王恩涌;“人地关系”的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陈,
本文编号:2034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3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