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探讨
本文选题:人海关系 + 地域系统 ; 参考:《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摘要】: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海洋作为整个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海关系是广义人地关系组成部分和延展,开展人海关系研究具有丰富人地关系理论和引导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价值。阐述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内涵与特性,并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地域类型。进而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角度,简要论述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演化,并分析其演化机制。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is the core of geography research.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earth surface system, the oce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 is an integral part and ext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in a broad sense.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 has the dual value of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and gui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syst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type of the regional syst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tensity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al syst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a, and analyzes its evolu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52)资助
【分类号】:K9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培军;王静爱;陈婧;叶涛;周洪建;;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2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3 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4 叶岱夫;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5 陈泮勤;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6 杨青山,梅林;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2001年05期
7 叶岱夫;从悖论浅议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内涵[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8 崔凤;;海洋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J];未来与发展;2006年10期
9 王长征,刘毅;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化及优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10 朱建君;东夷海洋文化及其走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岩,王国霞,李娟,鲁奇;湖北省随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2 王成;魏朝富;邵景安;李阳兵;蒋伟;;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实情景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黄庆旭;史培军;何春阳;李晓兵;;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5 赵健,魏成阶,黄丽芳,阎守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6 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7 刘彦随,陈百明;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8 鲁礼新,马昌河,鲁奇;水城县沙坡村农户经济行为调查研究[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9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地球系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研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10 李家洋,陈泮勤,葛全胜,方修琦;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我国下阶段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敏;;海洋环境文化建设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剑;马建华;;SARS爆发流行的环境伦理学思考[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方一平;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年
6 韦素琼;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区域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丽琴;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8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9 余万军;行为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志强;区域多尺度LUCC及空间数据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萃华;基于GIS的LUCC在县域环境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玲;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河湖环境与人类活动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3 佟宝全;北方农林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研究——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书军;海洋旅游理论解析与方法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刘桂春;海洋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的贡献、作用机制与相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康贵;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D];福州大学;2005年
9 崔丽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元数据的扩展和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陈建业;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仿真[D];同济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培军,张淑英,潘耀忠,王静爱,洪世奇,沈培平,朱文泉,叶涛;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3 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5 曹诗图,孙天胜;试论中国地理学的变革[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6 叶岱夫;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7 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8 陆大道;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9 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肇博,宋欣茹,王圣云;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黎明;面向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烈;王世豪;;县(市)域发展研究、规划与地理学科的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叶岱夫;;古老的《金刚经》与未来的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68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6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