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发布时间:2018-06-29 21:19

  本文选题:传统地理学 + 实证地理学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摘要】: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Abstract]:The thought of western geography experienced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era of positivism, the era of Marx and humanism, and the era of postmodernism. Every change of geography thought reflected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was born in the need of society, and influenced by the overall academic trend of thought at that time. The present various geographical ideas are not simply the latter to deny the former. The diversity of geography is just like the diversity of geography itself. It is both reasonable and beneficial. The reference of western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geography, but it must be understood and combin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 of various geographical idea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40800)
【分类号】:K9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涌;“人地关系”的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于春苓;;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4 周旗;地理场与区际贸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孙瑞红,叶欣梁,吴国清;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6 景贵飞;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意义浅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2期

7 景贵飞;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4期

8 李孝坤;论统一地理学之基础——地理环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9 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10 浦汉昕;钱学森教授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景贵飞;;产业扩张阶段的地理信息应用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卫;器以象制 象以圜生——明末中国传统升水器械设计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蒙少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赵伟;长春市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区域环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管锦绣;关于生态伦理的人文理性的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李峻峰;高等师范地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琼;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红英;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性”力量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尹相飞;相似区位条件下城市发展差异的“地方性”力量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薛明磊;隋唐时期新设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智团;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中轩;宁西经济带空间结构重组探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月英;知识经济对传统地理学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李久昌;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若干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春芬;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J];地理学报;1982年01期

4 贺曲夫,谢炳庚,曾毅,吕焕哲;中国传统地理学之浅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5 于希贤;中国传统地理学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蔡运龙;地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评《地理学中的解释》[J];地理研究;1990年03期

7 刘祖望;地理学的发展与地理科学体系的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8 周定国;国人在南极称谓上的误区[J];中国地名;1996年03期

9 杨永芳,胡良民;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科学述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Z2期

10 徐建华;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千怀遂;马蔼乃;钱乐祥;;高等学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本文编号:2083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83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