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历史上的灵洲、灵州、灵武谷、灵武城址及其他——订正《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一个错误

发布时间:2018-07-03 16:41

  本文选题:灵洲 + 灵州 ; 参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中国历史地图集》于1975年由中华地图学社出版。虽然在普及历史地理知识、方便教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科研水平的限制,很多历史地理的疑案、悬案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关于明代以前的灵洲、灵州、灵武谷(口)、灵武的地址方位,有明显的错误。这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近年来,宁夏学术界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依据近年在宁夏吴忠市新出土的重要文物及宁夏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用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间口碑资料—现场勘察的连环证据,考证出自西汉至明初灵洲、灵州、灵武谷(口)、灵武的确址及沿革,证明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工具书)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同时,又就失误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Abstract]:The Atlas of Chinese History wa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Cartographic Society in 1975. Although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facilita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t that time, many historical geography cases have not been solved thoroughly. Especially about the Ming Dynasty Lingzhou, Lingzhou, Lingwu Valley (mouth), Lingwu address location, there are obvious errors. This cannot be imposed upon our predecessors. In recent years, Ningxia academic circles in this area carried out in-depth research,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ased on the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in recent years in Wuzhong City of Ningxia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Ningxia, the author uses the serial evidence of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documentary record, folk word of mouth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prove that the cultural relics are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n Lingzhou, Lingzhou, and Lingzhou. Lingwu Valley (mouth), Lingwu site and its evolution prove the mistakes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tlas (and reference books such as the Great Dictionary of Chinese History) on this issue,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causes of the mistakes.
【作者单位】: 吴忠市人大常委会
【分类号】:K90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范学辉;;“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张玉璞;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8 张秀军;;两晋时期民间应对灾害策略[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9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马予静;;西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9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8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叶昌炽书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4 张天莉;司空图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5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姜清波;仕唐三韩人事迹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白爱平;韩PS和他的诗歌[D];西北大学;2002年

9 于海平;柳宗元与中唐儒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洁;介绍宁夏明代地方志五种(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雷震华;李益诗中的受降城在哪里?——兼论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旧址[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塞北江南旧有名”(续一)——咏宁夏古诗选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马寿千;清朝同治年间的宁夏回民起义——兼论对马化龙的评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王晓核;李益诗中的盐州究竟在哪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和喟;有关宁夏辛亥革命若干人名的考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徐庄;试论李继迁的历史作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顾吉辰;李继迁卒年辨正[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汪一鸣;试论宁夏秦渠的成渠年代——兼谈秦代宁夏平原农业生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李文实;吐谷浑族与吐谷浑国——吐谷浑历史考察之一[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万仁;;宁夏蚕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蚕学会面向21世纪蚕业振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昌宪;;西夏地方行政体制刍议[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炳林;;晚唐敦煌归义军官府一件珍贵档案《张议潮处置凉州进表》研究[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德辉;;唐京北地区交通与唐后期边塞行旅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心希;;北宋闽北著名学者杨亿与大型类书《册府元龟》的编修[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何川江;;银川碎语[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李令福;;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A];第六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满忠;;西夏对宁夏古代城池的开发与建设[A];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颖霞;;学术著作编辑思路的创新与探索——《大唐灵州镇将》编辑案例浅析[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全;王府井小吃城火爆金街[N];中国商报;2001年

2 李超 周金柱 孙志强;古韵灵武唱新歌[N];人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 庄电一;古灵州城址之谜可望解开[N];光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庄电一;古灵州城址找到佐证[N];光明日报;2003年

5 李占忠;吐谷浑王朝及弘化公主[N];青海日报;2003年

6 记者周志忠;古代灵州在吴忠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任建中;探寻西夏瓷窑之谜[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记者 庄电一;吴忠市寻找历史文脉为发展定位[N];光明日报;2004年

9 记者 冯涛;吴忠再现古灵州唐墓群[N];宁夏日报;2004年

10 记者 任建中;灵武工业担纲经济主角[N];宁夏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贞;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雪伶;傅玄文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徐刚;改善综放开采高韧性顶煤冒放性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4 杨登保;杨一清与明代陕西马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9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