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靖边县治迁徙再研究——陕北沿边地方政区治所与城址选择关系的个案讨论
本文选题:靖边县 + 治所迁徙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02期
【摘要】:治所迁徙与城址选择,既有联系亦有区别。雍正年间所设之靖边县,依托于明代从军事防御角度陆续择址修筑的五座城堡。明代嘉靖以后镇靖堡军事价值的提升,无法动摇靖边营的区域核心地位;设县时确定治所,因未找到直接文献,故原因难以揣度。同治时治所迁移,与各城堡人口及基础设施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宁条梁地处边外,不可能成为备选。"1942年迁治张家畔"的说法,掩盖了此间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外围政治角力过程所导致的一县二治局面。陕北沿边地区的治所变动可以影响所驻城堡的历史兴衰趋向,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边疆内地化的演进格局,与城堡本身在明代的选址过程并无直接关系。
[Abstract]:There ar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location and city site selection. Jingbian County in Yongzheng period was built by five castles from the angle of military defense in Ming Dynasty. After Jiajing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military value of Jingbao was promoted, which could not shake the regional core position of Jingbian camp. The relocation of the Tongzhi Institu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of the castle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realistic factors. Ning Tian-liang is located outside the border and cannot possibly become an alternative. It masked the situation of one county and two ruling by the political struggle process of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utside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The change of governance i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rn Shaanxi can influence the historical rise and fall trend of the castle, which reveals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frontier inland from one side, and ha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the castle itself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97) 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特别支持计划项目”(10ZYTB02) 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09SYB01)
【分类号】: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寿;“入中”与宋代西北市场关系简论[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易清华,,李立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管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年02期
3 盛洪;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4 黄正林,阎庆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运输业[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6期
5 彭向前;论西夏丝路贸易的阶段性[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6 马彦瑞;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J];回族研究;1996年02期
7 李强;“争水洛城事”与庆历士风[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8 杨青;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0年09期
9 ;一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1期
10 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俭;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8 刘金冬;解放区前期诗歌研究(1936—1942)[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圣兵;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芳;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政策述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之佐;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政治思想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雷志成;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与税收体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照年;北宋黄河水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伟;北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城寨堡体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彦芬;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述评[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陈朝阳;北宋名臣文彦博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王文利;党项经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陈莉莉;延安时期毛泽东局部执政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乃平,汪一鸣,陈晓芳;宁夏中部风沙区的环境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2 张维慎;试论宁夏中北部土地沙化的历史演进[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3 艾冲;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J];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张萍;明代陕北蒙汉边界区军事城镇的商业化[J];民族研究;2003年06期
5 鲁西奇;人地关系理论与历史地理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6 马正林;中国城市的选址与河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艾冲;论毛乌素沙漠形成与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巨澜;清代卫所制度述略[J];史学月刊;2002年03期
9 侯仁之;敦煌县南湖绿洲沙漠化蠡测——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绿洲的个案调查之一[J];中国沙漠;1981年00期
10 李并成;残存在民勤县西沙窝中的古代遗址[J];中国沙漠;199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晗;清代陕北长城外伙盘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秉强;;靖边县概况[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91年22期
2 成一农;;清、民国时期靖边县城选址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2期
3 张泊;;上郡阳周县初考[J];文博;2006年01期
4 萨日那;;穿越中国最大的沙漠峡谷[J];旅游;2010年06期
5 ;吴旗县概况[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92年02期
6 罗矛昆;董宏征;又采;;西夏 神秘王国的昔日辉煌[J];宁夏画报;1994年03期
7 史红帅;沙漠古都统万城学术研讨会在靖边县召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4期
8 秋子;;统万城:悲艳之中国大漠铁达尼[J];旅游时代;2006年03期
9 雨蔚;;一片孤城万里沙——寻找曾经的匈奴王国[J];旅游纵览;2006年04期
10 邓小夏;;沙漠中的桃花源[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3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亚军;科学发展兴龙洲[N];西部法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马海伟 孙孝运;统万城:千年前的匈奴都城[N];中国商报;2005年
本文编号:209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09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