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phases in 1984 / 1997 / 2003 and 2006,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public service land in Yancheng c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of GIS, and the integrality of the three functional land us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various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Agglome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vement process of the inner spatial structure of Yancheng city from 1984 to 2006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gglomeration, dispersion and agglom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volution, such as "industrial besieging" and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the city.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淮海发展研究院;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1)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JSBJL004) 宿迁学院2008年度科研基金项目(2008KY21)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宣国富;徐建刚;赵静;;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2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4期
3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4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5 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6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7 王德,周宇;上海市消费者对大型超市选择行为的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刚;;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模式分析——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黄粤;陈曦;包安明;马勇刚;;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3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薛丽霞;王佐成;李永树;汪林林;;基于3S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晓军,张宏业,任国柱;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房山区平原地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6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7 冯维波;;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8 刘晓颖;北京大都市住宅郊区化的基本特征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5期
9 李晓蕴;朱传耿;;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10 魏立华;闫小培;;1949-1987年(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2 卢晓玲;杨钢桥;;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形态[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3 白明英;;太原市大型超市布局动态特征及区位因素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4 闫常鑫;刘新武;;紧凑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5 周拥军;;对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城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着眼于我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与特征[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6 张笑寒;;城市郊区化及其用地问题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贵尚;;土地利用研究综述[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倪绍祥;谭少华;;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进展[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何书金;王秀红;;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盛和;;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2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邹亚荣;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5 程华;个体差异与消费者接受网上购物——基于杭州样本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田文江;郊区城市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赵晶;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祖琦;大都市政区:理论探讨·经验借鉴·实证分析——兼论上海直辖市政区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涛;基于GIS的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武永峰;包头市九原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忠峰;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持续利用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平;土地利用变化图形信息及其地学机制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波;济南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肖捷颖;基于GIS和Landsat TM/ETM+遥感资料分析的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兴生;县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8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肖桂荣;基于遥感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更新研究——以长乐市为例[D];福州大学;2003年
10 邹桂红;基于GIS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D];新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成球;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2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3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5 冯健;1980年代以来杭州市暂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化[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6 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7 刘冰,张晋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8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9 田莉;城市土地批租:控制与引导[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10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添;;国外关于城市生态经济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2 陈嘻,肖江南;塔里木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干旱区地理;1996年04期
3 王占宏,罗晓琳;GIS的房地产市场漫游系统[J];殷都学刊;1998年06期
4 肖彬,谢志仁,闾国年,朱晓华;GIS支持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潘学标,李克让;基于GIS的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时空变异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0年03期
6 刘志辉;流域供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J];干旱区地理;2000年03期
7 史中华,柴彦威,刘志林;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2000年03期
8 吴华;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曹广超,曾永年,马海州,李玲琴,沙占江,杨萍;在GIS支持下的龙羊峡库区草场现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1年03期
10 何新东,陈曦;面向对象技术在GIS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学胜;王金庄;;基于GIS的矿区土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英文)[A];面向21世纪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北京国际土地复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勇;张远飞;朱谷昌;傅水兴;吴健生;;有色地质矿产资源快速评价GIS系统的应用[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3 江崇礼;阿荣;董明;;基于图形整体拓扑结构的地图线对象智能化识别[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徐福生;;GIS在深圳市三防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姜用晓;;中小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朱国荣;王敏;江思珉;马锐;胡波;吴本君;吴涛;陈建军;朱伟伟;王盛校;;利用3S技术构筑数字地质测量系统——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子系统的构思与实现[A];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刘刚;杨学红;;我国精细农业发展与实践研究[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春玲;许童羽;朴在林;张玉善;;基于SuperMap的农电企业配电网络GI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赵仁亮;陈军;李志林;;基于Voronoi图的K阶空间邻近关系的描述、计算和应用[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10 韩昊英;邓奕;史慧珍;;历史文化保护区确立初期北京旧城形态特征及变迁初探[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江;国产GIS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N];中国测绘报;2000年
2 高勇;GIS与人口普查[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郑千里;国产地理信息系统 软件测评更趋规范[N];科技日报;2000年
4 张文天;GIS的应用不可限量[N];科技日报;2000年
5 付吉彪;“第三届MAPGIS中国用户大会”在深圳银湖隆重举行[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潘峰;数字城市——城市发展新动力[N];科学时报;2000年
7 姜平波 秦红;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历史遗产[N];新华日报;2000年
8 李京;中国GIS专业教育的发展[N];中国测绘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鑫;水利市场看好GIS[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首届中国现代物流GIS、GPS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门明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杏梅;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蔡中祥;基于GIS的长江河口空间决策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李信;GIS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6 赵峰;吉林省中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宏庭;农田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秦永胜;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土壤侵蚀控制机理与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
9 刘华;秦岭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和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兵;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三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艳群;渭河流域陕西片降雨与径流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邱勇;基于MapGIS的工程地质柱状图和剖面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詹晓燕;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厚炳;集成数码存储功能的嵌入式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5年
6 贺中华;基于GIS和RS的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及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小勇;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刚;长江河口岸滩侵蚀的演变模式及其防治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红涛;基于GIS的城市公交网络服务水平聚类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海燕;基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城市形态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13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1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