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5年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
张佰林
【摘要】: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居民点的功能与形态特征向着多样化和分化方向发展,为农村居民点演变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在山东省沂水县选取典型样点村,通过研究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户生计变迁,从微观尺度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功能需求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新思路。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历史资料发现,农业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沂水县新建农村居民点由平原向丘陵和山地发展,新建村的农户来源地由省外和县外为主,演变为县内为主。说明在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背景下,耕地资源禀赋是农村居民点发生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农民建村首先选择耕地资源禀赋优越的平原,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逐步向丘陵山区转移。 (2)综合统计数据和村户调研数据发现,工业化社会,沂水县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由数量的增加和空间布局的变化转变为农村经济和农户生计的多样化、非农化和分化。对16个调研村的研究发现,2013年农村非农化程度介于37.54%-90.65%。农村非农化普遍,并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化。 (3)对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点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同质性明显。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逐渐多样化,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旅服务及生产功能缺失等不同生产功能主导的农村居民点并存,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化。 农户以效用最大化原则安排生计策略,是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演变的直接动力;农村发展政策推动了农村居民点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功能到非农生产和农业生产等多功能的演变;地理环境和农户生计资产状况则决定了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的空间分化。 (4)对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通过提升建材质量、扩展居住空间和翻新住宅,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点居住功能。同时,21世纪以来,农村住宅闲置废弃和居民点扩展并存,影响了农户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村居民点生活服务功能不足,但仍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随着与城镇的临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呈上升趋势。 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追求效用最大化目标,因此,农户生计成果的丰富必定刺激其对住宅进行投资以改善居住环境,但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缺乏激励,导致农村居民点生活服务功能优化缓慢。临近城镇的农村接受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导致了农村居民点生活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化。 (5)基于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应该根据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需求及其空间分异;并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农民新村建设模式。本文认为,基于功能需求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充分尊重了农户生产生活实际,具有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秀;卢玫珺;郑智峰;;农村住宅功能模式的适用策略探析——以豫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2 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施冬健;张黎;;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4 王勇;李广斌;;苏南乡村聚落功能三次转型及其空间形态重构——以苏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5 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4期
6 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7 钱建平,周勇;基于DSR的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8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9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10 陈洁;陆锋;程昌秀;;可达性度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海涛;;习惯规范与民间契约:冲突与弥合——以民国华北地区的雇佣关系为切入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廖红丰;农民市民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杨武;我国城市化的历史回顾与道路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4 赵迅;从人居环境谈城市设计中的情境统一[J];安徽建筑;2000年06期
5 王欢;;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7 罗小锋;;制度变迁与家庭策略:流动家庭的形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陈晓华,华波,周显祥,张婷;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9 朱永华,付慧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10 刘雪;刁承泰;张景芬;刘贵芬;申希兵;;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土地整理研究——以重庆江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陶然;汪晖;黄璐;;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罗必良;;合约的不稳定与合约治理——以广东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地承租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6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7 郭艳;;金水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8 王士俊;;农村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利益诉求 从杜赞奇“经纪模型”视角的考量[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王金平;贾丽娜;王建华;;保护历史建筑赖以生存的环境——以祁县乔家堡为例探讨晋商聚落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10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唐勇辉;农村房屋买卖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华炜;论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建华;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宋鸿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明文安;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波;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2 王振毅;陈进发;徐剑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规划修编方案环境影响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3 汤永玲;陶军德;徐金哲;;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分析——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4 翁文先;;我国农村宅基地标准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丁善文;;城市化对城市土壤性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6 张健;;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刘学录;曹爱霞;;土地生态功能的特点与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8 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9 石峰;孙丽丽;;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J];北方经济;2007年23期
10 孙强;王乐;蔡运龙;;基于SOFM网络的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爱莲;魏小安;;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研究[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钱江林;邓磊;赵洪文;;重庆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及变化趋势浅析——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嘉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史培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 董光器 主持人 刘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彦随;[N];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郭松玲;陕西农业资源开发潜力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莉;数据挖掘中聚类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硕言;低碳背景下西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吉登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娟;贵州省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生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匡丽红;山地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正芬;上海郊区农村居民点拆并和整理的实践与评价[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贺静;河北省滨海平原区补充耕地等别评定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金晓霞;农民生计多样性与农村居民点布局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田帅;西南丘陵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丽;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规划整治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华,李会勤;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以河南汝州市温庄村为例[J];农村经济;2003年10期
2 王建国,胡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国土资源;2003年04期
3 周滔,杨庆媛,刘筱非;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难点与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05期
4 姜广辉,张凤荣,颜国强,宋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4期
5 樊琳,孙华强;紧扣规划 因地制宜 三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实践[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1期
6 ;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可破郊县之累[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03期
7 宋均梅;陈利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与土地集约利用——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及思考[J];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8 张红梅;王佳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思考[J];乡镇经济;2006年05期
9 朱华燕;;农村居民点整理挂钩中的权属调整问题探讨[J];江苏商论;2006年07期
10 姜广辉;张凤荣;秦静;张琳;宫攀;;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孝平;[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廖琴;南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周玲湘;望城县桥驿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蔡准;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龚碧凯;盆西山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王小玉;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杜培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孙春阳;江苏省灌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黄海堤;南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陈成龙;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3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