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农业文明产生的特定地理环境——黄河中下游农业文明起源地理背景比较初探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研究”(项目编号:02EZS002)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先秦中国和古希腊共同体比较研究”(项目号:52WQ33)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强,安芷生,周杰,高会军,赵宏丽;全新世黄土高原塬区植被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3期
2 刘宝山;传说中的三大氏族集团在考古学上的反映[J];东南文化;2003年05期
3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J];第四纪研究;2004年03期
4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5 吕庆峰,樊志民;中国上古帝王的农神色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王星光,徐栩;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初探[J];中国农史;2003年03期
7 叶文宪;新夷夏东西说[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8 李维宝;陈久金;;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年03期
9 张之恒;黄河流域的史前粟作农业[J];中原文物;1998年03期
10 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翔里;;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孙峻山;《周易·大畜》考释[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5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6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郑振华,梁文栋,李月丛,井内美郎;全新世以来岱海盆地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7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陈学举;论士阶层之形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夏正楷,陈福友,岳升阳;北京大学校园内埋藏古树的发现及其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胡建忠,朱金兆;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方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简论炎帝族与黄帝族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考古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永琴;潘庆梅;;百年来炎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崔冠华;;“五帝”的起源及在春秋时的历史遗留[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瑞菁;;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钟国发;;西方异域信息与昆仑山-西王母神话的流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李金善;;由士到仕——屈原与先秦士人的仕宦情结[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7 张树国;;绝地天通——上古社会巫觋政治的隐喻剖析[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8 徐日辉;;古越鸟文化与农业经济初探[A];百越文化研究——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新中;远古西亚与旧大陆整体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张山山;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数据建模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7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宇平;周厚岐山全新世植被与生态环境演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莉;汉晋时期楼兰古绿洲环境变迁动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战平;陕西岐山全新世黄土与环境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骆志弘;论商周时期的神本主义文化[D];苏州大学;2001年
6 弓建中;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汉西北边防及其效果[D];西北大学;2001年
7 杨(炎炎);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D];重庆大学;2001年
8 李平华;周原扶风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社会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阳;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J];冰川冻土;1987年04期
2 朱志诚;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3 张信宝,安芷生,陈玉德;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岩土性质[J];地理学报;1998年S1期
4 夏正楷,邓辉,武弘麟;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5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6 黄光庆;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7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J];地理学报;1997年01期
8 朱诚,于世永,卢春成;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9 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10 陈淳;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J];东南文化;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奠基;杨焰;;先秦九州五服视野中的昭通境域——昭通政区的历史人文地理背景[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隗瀛涛;;序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朱士光;;序二[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令福;;秦都咸阳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郝良真;;邯郸古代城市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智巍;演化视角下的地理环境引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晓丹;历史时期温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亚;环境影响下传统水利的结构和趋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2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