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2010年

发布时间:2017-02-17 11:07

  本文关键词: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2010年

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

伍国正  

【摘要】:广义的城市形态构成要素包涵有形形态要素(物质形态要素)和无形形态要素(非物质形态要素)两部分。研究古代城市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可以存留城市形态的文脉意蕴,保持城市活力,为当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化道路提供历史借鉴和历史依据。文化景观具有功能性、空间性和时代性三个特征。分析一个地区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景观特征,可以了解该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原貌;指导文化景观资源管理,合理地进行文化景观的规划和建设,使之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古代城市形态研究属于城市史研究范畴,应坚持历史的和科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以自然和人为本的原则,以体现人的需要为研究的价值标准和目标取向,体现城市史研究多学科交叉的原则和方法,并有创新性。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应置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中,体现其发展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点,体现其发展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研究的成果力求能够体现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的特征和规律,并力求理论化和具有普遍的意义,能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得以应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098.1
【正文快照】:

月lJ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日增多,城市环境、城市文脉、历史文化景观等遭到了,眨重破坏,城市的地区特色渐趋消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城市面貌等出现趋同现象,城市问题也越来越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研究一占代城市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2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3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城市规划;1995年02期

4 齐康;;城市的形态(研究提纲初稿)[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张全明;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阶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蔡自新;关于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报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J];人文地理;1998年02期

8 毛曦;;城市史学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9 何一民;;历史时空之城的对话: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10 何一民;;农业·工业·信息:中国城市历史的三个分期[J];学术月刊;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俐俐;储金龙;顾康康;;安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其优化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雷云尧;;武汉城市空间拓展浅析[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3 刘锋;陈琼琳;唐贤巩;;发展“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城市规划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4 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关于城市形态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5 牟凤云;张增祥;;重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易红;弓弼;;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亚洲框架及中国语境下的变迁和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7 国巧真;蒋卫国;易文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村镇形态特征识别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8 郑皓;;网络通信时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9 扶小兰;;论重庆大轰炸对城市建设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瑾;二三十年代影响重庆城市变迁的几个因素──论刘湘对重庆的军人干政[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超;张靖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镇及其价值评估和比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陈蔚;胡斌;;明清“湖广填川”移民会馆与清代四川城镇聚落结构演变的人类学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林小如;黄亚平;姜珊;;汉阳历史文化风貌区再生中保护策略[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熊忻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苏文松;周文生;;基于GIS的城市形态总体设计——以大庆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向荣;;在自然上建造自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李清泉;郑吉峰;;论永州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基于永州历史文化角度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余伟平;;空间句法在城市形态分析中的应用[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群元;喻定权;邓凌云;;长沙城市空间形态动态预测系统研究初探——兼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与信息化[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3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郑西平;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评价与发展策略[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彬彬;多尺度矢量地图空间目标匹配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宇萃;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城市交通模式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6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7 丛晓元;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小凡;潮州古城发展演变及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小梅;普通城市,从欧洲到亚洲──《S,M,L,XL》[J];安徽建筑;1998年06期

2 阎亚宁;中国地方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思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3 李亚明;上海城市形态持续发展的规划实施机制[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3期

4 周维钧;厦门城市形态与结构布局[J];城市规划;1993年03期

5 陶松龄,陈蔚镇;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文化魅力的探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6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7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8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城市规划;1995年02期

9 疏良仁;北海市域空间形态初探[J];城市规划;1995年06期

10 张卫宁,李保峰;城市结构形态变化的新问题——德国城市结构形态变化的启示[J];城市问题;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骥 ,关镇南;西安古城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1982年02期

2 赵中枢;英国古城保护的立法过程、保护内容及其保护方式[J];北京规划建设;1999年02期

3 王俊;浅谈历史文化古城保护[J];山西建筑;2004年18期

4 韩骥;西安古城保护[J];建筑学报;1982年10期

5 王晋;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6期

6 马进;顾霖霞;;苏州:全方位多层次系统保护古城[J];城乡建设;2007年11期

7 刘佳宁;咸国丰;;儒家思想给予古城建设和古城保护的启迪[J];四川建筑;2005年06期

8 张燕玲;汪民;;景德镇浮梁古城保护与文脉延续[J];小城镇建设;2006年06期

9 王晋芳;;太谷古城保护的策略和整治对策[J];山西建筑;2010年17期

10 徐海清 ,彭寒梅;洛阳城市规划建设和古城保护——访洛阳市副市长窦祖皖[J];城市规划;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国正;;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守印;;积极保护 有机更新——聊城古城保护与整治途径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俊卿;高文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以河北省广府古城保护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钟明芳;柳肃;;湘西黔城古城及古建筑特色与保护利用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映辉;;因素分析法在长沙古城建筑高度控制中的应用[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张慧娜;李军环;周搏;;堡子里古城的保护与更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边宝莲;;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并举之路[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岳育章;;《关于古城保护与复兴》——深圳大鹏所城的复兴之梦[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孙愉;;城市文化底蕴酝酿出城市色彩[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戴丽丽;[N];石家庄日报;2010年

2 记者 孙树;[N];大同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孙海洲 实习生 秦延晓;[N];洛阳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侯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锦华;[N];大同日报;2011年

6 张志丽;[N];晋中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张洪文;[N];红河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兆汝;[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记者 余万芳;[N];绍兴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胡言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瑜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涛;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何依;四维城市理论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魏闽;思南路47-48号街坊的整体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10 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琳;云南孟连娜允古城景观建筑及其特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伟伟;邯郸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田野;榆林古城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5 陈小凡;潮州古城发展演变及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费广实;聊城古城保护模式及更新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7 王凯;介休古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锦华;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伟;适宜的古城健康发展模式[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琳;榆林古城空间格局演化与发展引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3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