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Abstract]: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basic qualities, respects their own choices, and strengthens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Based on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geography science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ix major system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cycle of geography science specialty. That is, multi-rational teacher group and tutor system,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subsystem, advanced teaching cont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subsystem, multi-level practice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Reasonable and orderly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subsyste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assessment subsyste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JG07);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JSJY2014J014);陕西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GREP-14-13)
【分类号】:K90-4;G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颖彪,潘安定,夏丽华;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与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凯;吴国玺;;财经类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2 夏丽华;陈颖彪;冯艳芬;王德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模式探索性研究——以广州大学GIS专业实习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02期
3 夏丽华;陈颖彪;王芳;崔海山;;“三位一体贯通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探讨[J];测绘通报;2012年07期
4 齐述华;罗小平;舒晓波;;我国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1期
5 宋承运;张传才;;理工类高校GIS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1期
6 江畅;苏高华;;GIS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年02期
7 刘福江;郭艳;郭际元;徐战亚;;RBLM在GIS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4期
8 林巧莺;;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5年03期
9 龙毅;周侗;沈婕;;发挥GIS专业特色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现代测绘;2006年01期
10 顾中宇;齐述华;舒晓波;;我国不同学科背景下GIS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玉江;中国高校GIS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2 董飞飞;天津中心城市社区发展与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秦其明;中国高校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4期
2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4期
3 景贵飞;当前网络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需求分析和建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6期
4 朱晓华,闾国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导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文;;从地图的演变看地理科学的进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2 张一文;;论地理科学的博雅二重性[J];内江科技;2007年01期
3 王兴中;;《地理科学导论》及其学术基础[J];人文地理;2011年05期
4 覃成林;地理科学研究结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5 ;地理科学第10卷(1990年)总目录[J];地理科学;1990年04期
6 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7 王向东;试论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董玉芝,张三焕;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9 郭廷彬,赵楚年,宋长青,吕克解,吴关琦;基础性研究中的地理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10 ;重庆师大地理科学专业综合地理实习片段[J];地理教育;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俊;和瑞芳;;现代科学分类中的地理科学与学科发展[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孙广友;;地理科学要锐意革新——大力强化工程技术层次将其改造为软硬兼备的现代大学科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廖金凤;;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白光润;;21世纪中国地理科学发展方略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俊;;学科的地理科学: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曾克峰;张志;;庐山综合地理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创新[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张_";陈烈;;论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传喜;武大地理科学基地成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N];中国测绘报;2008年
2 ;领略地理科学的魅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张平;地理科学新观念[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太原旅游学校史地组 杨玉芳;地理科学的机遇与发展[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姜坤;创建信息时代的地理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王建敏;辽宁工大成立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洪傲;地理科学: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的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阮凌曦;农业不能忽视地理科学[N];农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薛冬;中科院地理资源科学创新基地揭牌[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健;中科院崛起地理与资源创新基地[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飞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及改善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3 叶松林;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北川;风水民俗的地理科学性探讨[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48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4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