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

发布时间:2019-04-26 04:12
【摘要】: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也蕴藏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是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中国地理学正在分化为以西方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外生地理学"和根植于本土实践的"内生地理学"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之间缺乏交融。中国的内生地理学需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进行规范,而外生地理学也需要更扎实的本土实证来进行充实,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建设的是区域地理学。中国需要发展基于本土实证,同时使用科学方法的地理学研究。这是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所在,也是地理学学科发展之需。
[Abstract]: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geography are obvious to all,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behind the appearance of prosperity,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is the dual structure of Chinese geography. Chinese geography is being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xogenous geography" guided by western geography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endogenous geography" rooted in native practice, but there is no blending between the two parts. China's endogenous geography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by scientific empirical methods, and exogenous geography needs to be enriched by more solid local empirical evidence, in which regional geography is especially need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China needs to develop geographical research based on local evidence while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his is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geography,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41)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58072)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140800)资助
【分类号】:K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葛全胜,吴绍洪,朱立平,张雪芹;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2 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3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4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5 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6 冷疏影,宋长青;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7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8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9 杨青山;西方“新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大明,查良松;新《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许春晓,董明辉;旅游业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概况及近期动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4 李雪铭,姜斌,杨波;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5 尹贻梅,邢相勤,刘志高;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年04期

6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7 吕拉昌;环南海经济圈与我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思考[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1期

8 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9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10 龙花楼;李秀彬;;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大陆的城市经济区[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樊杰;许豫东;陈澄;林培英;袁孝亭;高俊昌;;中国的地理基础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结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占仓;;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向清成;;高师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设置的探讨[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鸿雁;;浅谈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植物地理学教学改革[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4 纪慰华;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网络构建的影响——以上海大众供货商网络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管卫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石广义;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刘波;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机理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红艳;基于空间信息的北区工业分布格局演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林先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邹亮忠;从三大经济圈比较分析天津市吸引外资能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叶晓涛;加入WTO后宁夏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7 颜敏;江苏省旅游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青;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案例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雨;大都市人口发展与空间分布比较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10 白晓峰;承德市“十一五”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2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5 陈彦光,刘继生,房艳刚;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6 陈国阶;论地理学的现代化问题[J];地理学报;1985年03期

7 钱学森;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J];地理学报;1989年03期

8 张雷,陆大道;我国20世纪工业地理学的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9 樊杰,曹忠祥,张文忠,许豫东;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10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 举办第二届“开拓杯”全国地理课件制作大赛[J];地理教育;2011年09期

2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举办第二届“开拓杯”全国地理课件制作大赛[J];地理教育;2011年Z2期

3 ;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4 侯甬坚;;十年来学界学术组织与学术力量评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5 柴彦威;赵莹;刘云刚;;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云刚;;地理学的政治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谏议[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祝炜平;;遥感考古——中国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顾伟建;郭斌;;徐霞客与嘉兴[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良富;;《徐霞客游记》的科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传钧;;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蒋正华;;在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胡浩;中国地理学会迎来百年庆典[N];人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方云静;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召开[N];新疆日报(汉);2011年

3 记者 樊国安;33卷影印本《地学杂志》在津首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记者张策 通讯员宋一硕;中国地学会在津成立百年华诞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任久奎;赵苗苗;冰臼--印证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传承精神 服务时代[N];江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艳梅;明清时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大学;2009年

2 肖超;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5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65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