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评价与建设献议

发布时间:2019-04-26 13:50
【摘要】:笔者选取国内流行的几本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表现形式、地图使用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评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及美国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的长处,提出新世纪中国此类教材建设的总体构想和若干具体编写建议。
[Abstract]:The author selects several popular textbooks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 and makes a detailed comment on the conten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map usage of the textbook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map usag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conce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kind of teaching material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an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compiling i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十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人文地理学”)成果之一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2 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分析[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4 李同升,赵荣;国内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特点分析——兼论我国人文地理学教材改革问题[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5 郑耀星;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高校跨世纪教学改革[J];人文地理;2000年05期

6 蔡运龙;多样化的生存与发展——从第29届国际地理大会看地理学趋势[J];人文地理;2001年05期

7 陆林,凌善金王莉;试论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8 王富喜,孙峰华,隋干城;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材内容体系革新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冯年华;人文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汤茂林,沙润,石高俊;我国高师人文地理课程体系改革设想[J];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凯峰;陈琳;;宿迁市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夏玢;黄成林;;黄梅戏文化区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周秉根,万荣荣,刘万青;位置与位置价值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赵春雨,陆林;高等师范院校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卢松,陆林,徐茗;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兼论芜湖市实习基地的建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焦士兴;王安周;;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武燕玲;安阳旅游景区管理探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苗雅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模式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兴权;谢树春;赵玲;;面向21世纪的GIS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与核心课程设置方案[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尹占娥;王建梅;;基于GIS的上海银行网点及区位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余国扬;;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专业镇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鸿雁;;浅谈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植物地理学教学改革[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群;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6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7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崔军;东北亚地缘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军;山东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伟;长春市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区域环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文秀;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霞;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巨鹏;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管卫华;江苏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魏振海;渝怀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柳;云南湖区环境协调性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抚仙湖湖区为例[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冯晓虹;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2 陈国阶;论地理学的现代化问题[J];地理学报;1985年03期

3 白光润;地理学的哲学贫困[J];地理学报;1995年03期

4 陈国阶;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5 陈述彭;“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应对[J];测绘科学;2003年03期

6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王民,刘宝元,王仰麟;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7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8 李小建,李庆春;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9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10 李同升,赵荣;国内外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特点分析——兼论我国人文地理学教材改革问题[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木;新版《地理学词典》将出版[J];辞书研究;1980年03期

2 李振泉;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文地理学讨论会[J];地理学报;1981年03期

3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活动(照片)[J];经济地理;1981年01期

4 杨吾扬,江美球;地理学与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82年02期

5 李旭旦;大力开展人地关系与人文地理的研究[J];地理学报;1982年04期

6 李旭旦;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近今趋向[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7 林超;;关于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J];地理科学;1982年03期

8 俞杨;;人文地理学[J];地理科学进展;1982年01期

9 俞杨;;计量地理学[J];地理科学进展;1982年01期

10 李振泉 ,邬翊光;记全国第二次人文地理学讨论会[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华;;面向21世纪高师本科自然地理学课程群设置与《现代自然地理学》构建[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徐宝芳;;人才地理学体系研究与建设[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蒋明宏;;王士性:浙江的徐霞客[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4 周素红;;GIS在人文地理研究领域中的发展前景[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吴传钧;;缅怀胡焕庸大师对发展中国地理学的贡献[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克陵;;国民素质中的国土政区地理学教育问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陆玉麒;;中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孙峰华;;21世纪的犯罪地理学[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张峻嘉;;经济地理在台湾的研究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何彤慧;李龙堂;陈晨;;《自然地理学》教材的变动与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林香顺记者戚海燕;高等地理教育名不副实[N];北京日报;2002年

2 ;领略地理科学的魅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安徽师范大学狠抓学科建设见成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曹连观 郭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丁全利 潘云唐;地理学中看土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6 唐晓峰;思想者哈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科学与人文当代最重大课题之一[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王枝忠;地域文学研究的新突破[N];福建日报;2003年

9 谭永江;双肩挑起责任[N];科学时报;2003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兰 陈澄;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俊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蕾;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D];同济大学;2006年

6 房艳刚;城市地理空间系统的复杂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殿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劳务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文秀;长春市城市景观地域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桂环;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关英敏;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甘方明;明朝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D];暨南大学;2001年

6 文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中文化氛围营造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赵琪;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本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任晶;东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焦连成;中日韩油气资源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6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