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西安新乡村建筑特色挖掘及营建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17:32
  西安地区的农村地区蕴育着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建筑风貌特色,这些农村建筑的风貌和特色、肌理和风格是世代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是当地的工艺匠师和广大民众利用当地的材料,技术和手工艺,迎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客观条件创造出来的,韵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论文以西安地区的农村建筑为研究主体,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①“造型难看,特色丧失”;②“观念滞后,排斥传统”;③“浪费严重,建筑荒废”;④“乱搭乱建,配套欠缺”;⑤“缺乏管理,安全隐患”;⑥“缺乏技术,质量缺陷”;然后进行问题根源探寻:①经济基础薄弱;②观念陈旧迷信;③管理环节缺失;④材料和施工差;⑤生活方式转变;最后通过分析西安农村地区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农村建筑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西安地区农村建筑发展现状,研究提出西安新乡村建筑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并进一步对新乡村建筑建设的思路进行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环境方面探索;②人文环境框架关注;③技术与材料的探索;④艺术与美学的探索;⑤建筑形态方面探索;⑥营建策略方面探索。通过借鉴相关发展经验并...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安新乡村建筑特色挖掘及营建策略研究


研究框架图(来源:作者自绘)

平面布局,院落,资料来源,居住质量


水泥、钢筋、毛石、红砖、琉璃果,圈养牲畜。这种形式目前在村般建于90年代一至今,生产力及生,于是人们向往更高的居住质量,面积,以两层的居多,平面布局方属房逐渐消失。后院多饲养家畜或种形式目前在村落里快速发展建设居住质量量建筑材料料很差差夯土、土坯砖砖一般般砖、土坯、水泥等等较好好钢筋水泥和砖等等9实地调研。

模式图,周至县,院落,资料来源


3.9多层院落式(资料来源:自摄于周至县虎峰村类间主要分为三类: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乡乡村建筑筑生生产空间间间生活空间间间生态空间间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民民民民民民民民民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产产产产活活活态态模模模模模模模观观式式式式式式式念念10乡村建筑内部空间影响因素模式图(来源:作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对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启示[J]. 张沛,李信仕,赵国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2]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J]. 朱霞,谢小玲.  华中建筑. 2007(07)
[3]伦理学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新桃源”陷阱与出路[J]. 俞孔坚.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03)
[4]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J]. 李晓峰.  建筑学报. 2005(07)
[5]乡土建筑的技术范式及其转换[J]. 王冬.  建筑学报. 2003(12)
[6]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简析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J]. 赵群,刘加平.  新建筑. 2003(02)
[7]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 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  建筑学报. 2002(05)
[8]在传统中创造未来──对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哲学思考[J]. 梁晶,卢菁.  四川建筑. 2002(01)
[9]建筑是地方的——地方建筑学研究初探[J]. 张彤.  新建筑. 1997(03)
[10]乡土民居和“野性思维”──关于《中国民居》学术研究的思考[J]. 单德启.  建筑学报. 1995(03)

博士论文
[1]整合与重构[D]. 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2]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杨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规划对策初探[D]. 肖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D]. 刘鹏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3]北甸子乡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D]. 段海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D]. 罗艳霞.太原理工大学 2008
[5]当代新农村特色要素构成研究[D]. 刘克刚.昆明理工大学 2008
[6]巴渝地区山地建筑形态与城市文脉延续[D]. 戴蕾.昆明理工大学 2008
[7]中国传统民居设计思想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D]. 杜玉彩.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7
[8]浙江省湖州地区新农村宜居型农宅设计初探[D]. 王婧芳.浙江大学 2007
[9]中国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中的应用研究[D]. 杨婷婷.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0]我国中部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 马孝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139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39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