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坝上地区村庄整合建设选址研究 ——以沽源县空心村改造选址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8 08:30
新型城镇化从2014年提出到现在有着不可磨灭的成果,2019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城镇化速度稳步增长,城镇化的水平逐步提高。基于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村庄的建设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多的是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方式,放弃传统粗放用地、用资源,要统筹优化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宜业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人居环境。坝上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又兼顾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首都水源涵养区和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职能。现状居民点分布分散且村庄规模相对较小,村庄空心化严重,空心村占比达到了47.5%,人口老龄化严重,闲置的宅基地得不到利用,新建住宅还在扩张;建设用地一步步侵占耕地、无节制的粗放牧种植模式使得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难以恢复。在实际村庄整合建设选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村庄整合建设过程中违背自然发展;忽视了居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地缘关系”,使得部分村庄老龄人口宁愿居住于原址而不愿搬迁;未考虑村庄建设用地的发展使得选址地规模较小且限制条件众多使得村庄未来...
【文章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ologyroadmap来源:作者自绘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用火以及生火的不易,使得人类急切的寻找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场所,而天然的山洞是他们的不二之眩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水流冲击下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草丰厚、植被葱郁,气候温暖。经历了积年累月的长途跋涉,原始人类终于停下了迁徙的步伐,也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开端,谱写了最早的择址理念。图2-1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迹图Figure2-1MapofthemainremainsofancienthumansinChina图片来源于《人教版历史》最初的择址理念多以生存为主,参考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于中国的腹地,沿两河流域留下了一连串的历史印记。从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迹图(如图2-1)来看早期人类主要考虑地理条件。而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水源、气候、地形、食物充足等条件。“人之居处,以大地山河为主。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山脊处,......不居百川口处”[1]是原始人类最早选择栖息地的理念思想。原始人类经过积年累月的迁徙活动最终确定了最适宜居住的地理环境,选定了大环境人类开始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根据远古人类遗迹实况分析具体的理想居住模型总结实地景观对于原始人类选址的影响。位于关中盆地的东南处的蓝田猿人(早期直立人阶段,距今约100万年)栖息地遗址(如图2-2)位于关中盆地的东南角,东南侧为秦岭山地南北为黄土塬,濒临灞河支流,支流水流渐缓,水流冲击下形成冲击平原,夹在高山与土塬之间既有充足的水源,又能抵抗寒风的侵袭,既能防御野兽的袭击,又能将猎物围困之中以供狩猎。
第1章绪论9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西部依靠龙骨山(如图2-3),东部临连绵的山丘,北京猿人活动范围位于两面山体夹击的山谷地带,有贝儿河从山谷中流过,在龙骨山前有一座比较低的小山丘,山丘之中的龙骨洞便是北京猿人寻找的最佳生存场所。身处洞穴之中能够保暖挡雨,西北部高大的龙骨山能阻挡寒冬刮来的西北寒风,山洞结构还能规避野兽袭击的风险,实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位于广东的马坝人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洞穴作为生存繁衍的居住地,(如图2-4)洞穴位于马坝滑石山一处盆地之中,遗址洞穴周围北山体环绕,只有西部山体有空缺。北江支流深入盆地之中,形成一片沼泽地,洞穴所在的狮子山在盆地之中隆起使得马坝人能够身处洞穴中俯瞰盆地和周围的沼泽地。马坝人身处其中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随时观察有无野兽侵袭,同时将野兽赶入沼泽之中又便于狩猎。在确定大的地理环境后,原始人类在摸索中寻找具体的住居地的时候,在终于找到了一套择址理念,总结以“生存”为主题的择址理念,使择址理念开始萌芽:1.气候温暖:原始人类技术落后只能靠点火和自身取暖,常年寒冷的天气既不利于生存也导致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困难。2.水源:择址需靠近水源方便取水,但要远离干流水体或流速较快的水体,避免受到洪水漫灌。图2-4“马坝人”栖息地Figure2-4"Mabapeople"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图2-3“北京人”栖息地Figure2-3"Beijing"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图2-2蓝田人栖息地Figure2-2Lantian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析[J]. 张怡婷,耿祎辉. 法制博览. 2020(08)
[2]乡村振兴战略下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析论[J]. 彭斌,芦杨. 理论导刊. 2019(12)
[3]传统古村落选址和布局中的风水研究[J]. 巫柳兰.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12)
[4]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区位影响的适宜性评价分析——以云南环洱海地区为例[J]. 李君,武友德,张磊,陈长瑶. 经济地理. 2016(08)
[5]以宏村为例谈风水对古村落选址建造的影响[J]. 陈芳冰,曹伦. 四川建筑. 2015(05)
[6]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 鲁西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7]区位理论的发展沿袭与应用[J]. 徐阳,苏兵. 商业时代. 2012(33)
[8]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J]. 柳华. 沧桑. 2012(01)
[9]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方法的反思[J]. 成一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01)
[10]扬州城址与大运河的关系[J]. 光晓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硕士论文
[1]“乡村振兴”导向下欠发达地区乡村规划方法创新研究[D]. 牛舒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山地传统民居及聚落选址的风水研究[D]. 张蒙.重庆师范大学 2017
[3]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研究[D]. 郝文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4]流动的人群与文化的流动[D]. 王晓艳.云南大学 2010
[5]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与宅居择址理念研究[D]. 高思缘.厦门大学 2007
[6]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D]. 温春香.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5164
【文章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ologyroadmap来源:作者自绘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用火以及生火的不易,使得人类急切的寻找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场所,而天然的山洞是他们的不二之眩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水流冲击下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草丰厚、植被葱郁,气候温暖。经历了积年累月的长途跋涉,原始人类终于停下了迁徙的步伐,也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开端,谱写了最早的择址理念。图2-1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迹图Figure2-1MapofthemainremainsofancienthumansinChina图片来源于《人教版历史》最初的择址理念多以生存为主,参考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于中国的腹地,沿两河流域留下了一连串的历史印记。从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迹图(如图2-1)来看早期人类主要考虑地理条件。而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水源、气候、地形、食物充足等条件。“人之居处,以大地山河为主。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山脊处,......不居百川口处”[1]是原始人类最早选择栖息地的理念思想。原始人类经过积年累月的迁徙活动最终确定了最适宜居住的地理环境,选定了大环境人类开始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根据远古人类遗迹实况分析具体的理想居住模型总结实地景观对于原始人类选址的影响。位于关中盆地的东南处的蓝田猿人(早期直立人阶段,距今约100万年)栖息地遗址(如图2-2)位于关中盆地的东南角,东南侧为秦岭山地南北为黄土塬,濒临灞河支流,支流水流渐缓,水流冲击下形成冲击平原,夹在高山与土塬之间既有充足的水源,又能抵抗寒风的侵袭,既能防御野兽的袭击,又能将猎物围困之中以供狩猎。
第1章绪论9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西部依靠龙骨山(如图2-3),东部临连绵的山丘,北京猿人活动范围位于两面山体夹击的山谷地带,有贝儿河从山谷中流过,在龙骨山前有一座比较低的小山丘,山丘之中的龙骨洞便是北京猿人寻找的最佳生存场所。身处洞穴之中能够保暖挡雨,西北部高大的龙骨山能阻挡寒冬刮来的西北寒风,山洞结构还能规避野兽袭击的风险,实为一个最好的选择。位于广东的马坝人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洞穴作为生存繁衍的居住地,(如图2-4)洞穴位于马坝滑石山一处盆地之中,遗址洞穴周围北山体环绕,只有西部山体有空缺。北江支流深入盆地之中,形成一片沼泽地,洞穴所在的狮子山在盆地之中隆起使得马坝人能够身处洞穴中俯瞰盆地和周围的沼泽地。马坝人身处其中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随时观察有无野兽侵袭,同时将野兽赶入沼泽之中又便于狩猎。在确定大的地理环境后,原始人类在摸索中寻找具体的住居地的时候,在终于找到了一套择址理念,总结以“生存”为主题的择址理念,使择址理念开始萌芽:1.气候温暖:原始人类技术落后只能靠点火和自身取暖,常年寒冷的天气既不利于生存也导致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困难。2.水源:择址需靠近水源方便取水,但要远离干流水体或流速较快的水体,避免受到洪水漫灌。图2-4“马坝人”栖息地Figure2-4"Mabapeople"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图2-3“北京人”栖息地Figure2-3"Beijing"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图2-2蓝田人栖息地Figure2-2Lantianhabitat图片来源:理想景观探源(俞孔坚)[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析[J]. 张怡婷,耿祎辉. 法制博览. 2020(08)
[2]乡村振兴战略下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析论[J]. 彭斌,芦杨. 理论导刊. 2019(12)
[3]传统古村落选址和布局中的风水研究[J]. 巫柳兰.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12)
[4]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区位影响的适宜性评价分析——以云南环洱海地区为例[J]. 李君,武友德,张磊,陈长瑶. 经济地理. 2016(08)
[5]以宏村为例谈风水对古村落选址建造的影响[J]. 陈芳冰,曹伦. 四川建筑. 2015(05)
[6]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 鲁西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7]区位理论的发展沿袭与应用[J]. 徐阳,苏兵. 商业时代. 2012(33)
[8]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J]. 柳华. 沧桑. 2012(01)
[9]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方法的反思[J]. 成一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01)
[10]扬州城址与大运河的关系[J]. 光晓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硕士论文
[1]“乡村振兴”导向下欠发达地区乡村规划方法创新研究[D]. 牛舒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
[2]山地传统民居及聚落选址的风水研究[D]. 张蒙.重庆师范大学 2017
[3]资源地区村庄建设选址研究[D]. 郝文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4]流动的人群与文化的流动[D]. 王晓艳.云南大学 2010
[5]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与宅居择址理念研究[D]. 高思缘.厦门大学 2007
[6]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D]. 温春香.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5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4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