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 ——以河南省新乡县、长垣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4 17: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小城镇及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在工业化快速发展下经历了剧烈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工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乡村聚落作为人地关系基本单元,其空间格局、空间规模、空间结构等在工业快速发展下经历了显著变化。因此,了解工业化快速发展下聚落空间演变规律,掌握空间演变影响机理及其变动趋势对丰富聚落地理学的相关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选取传统农区中工业发展突出且具有一定特色的新乡县、长垣县为研究案例。研究主要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弗里德曼“核心-外围”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地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多时段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统计数据、实地调研数据。首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新乡县、长垣县在各工业化阶段中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空间规模、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分析,并深入分析其演变驱动机理;最后,尝试运用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进行试探性模拟与预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乡村聚落...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乡村聚落发展概况
        1.1.2 改革开放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1.1.3 选题依据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评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聚落与乡村聚落
        2.1.2 聚落空间演变
        2.1.3 农村工业化
    2.2 文献综述
        2.2.1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2.2.2 乡村聚落空间规模研究
        2.2.3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研究
        2.2.4 业化与乡村聚落发展研究
        2.2.5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研究
    2.3 研究评述与不足
        2.3.1 国内外研究评述
        2.3.2 研究的主要不足
第3章 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理论基础
    3.1 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相关理论
        3.1.1 工业化发展与人地关系理论
        3.1.2 区位理论与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3.1.3 弗里德曼“核心-外围”理论
        3.1.4 复杂系统理论与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3.2 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 案例概况
        4.1.1 选取依据
        4.1.2 自然地理概况
        4.1.3 社会经济发展
        4.1.4 工业发展情况
        4.1.5 乡村发展概况
    4.2 研究时间点的选取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1 社会经济数据搜集与处理
        4.3.2 地图、遥感影像数据搜集与处理
        4.3.3 实地调研数据搜集与处理
    4.4 主要研究方法
        4.4.1 空间演变分析方法
        4.4.2 结构方程模型
        4.4.3 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化进程与乡村聚落空间演变
    5.1 案例县工业化进程分析
        5.1.1 新乡县工业化进程分析
        5.1.2 长垣县工业化进程分析
        5.1.3 新乡县、长垣县工业化发展速度
    5.2 不同工业化阶段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
        5.2.1 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5.2.2 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密度演变
        5.2.3 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趋势
        5.2.4 乡村聚落间空间邻近距离演变
        5.2.5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比较分析
    5.3 不同工业化阶段乡村聚落空间规模演变
        5.3.1 乡村聚落空间规模演变特征
        5.3.2 乡村聚落空间规模区域变化分析
        5.3.3 乡村聚落空间规模等级特征演变
        5.3.4 乡村聚落空间规模演变比较分析
    5.4 不同工业化阶段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
        5.4.1 乡村聚落中心地等级体系演变
        5.4.2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演变
        5.4.3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6.1 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6.1.1 影响因素选取的理论基础
        6.1.2 影响因素分析
    6.2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2.1 调研数据搜集
        6.2.2 潜变量设计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6.2.3 新乡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验证性分析
        6.2.4 长垣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验证性分析
        6.2.5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6.3 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驱动机理
        6.3.1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驱动要素分析
        6.3.2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驱动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模拟与预测
    7.1 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
        7.1.1 GeoSOS概念及原理
        7.1.2 MCE-CA模型与GeoSOS软件操作平台
    7.2 乡村聚落空间模拟数据搜集与处理
        7.2.1 模拟数据来源
        7.2.2 模拟数据处理
        7.2.3 模型变量权重、参数设置
    7.3 乡村聚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
        7.3.1 新乡县聚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7.3.2 长垣县聚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7.4 新乡县、长垣县乡村聚落发展建议
        7.4.1 聚落空间发展优化建议
        7.4.2 工业用地优化调整
        7.4.3 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7.4.4 注重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7.4.5 区域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大板块”战略实施效果评估与“十三五”规划建议[J]. 孙威,林晓娜,张平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1)
[2]镇村空间结构重构相关理论研究述评[J]. 罗雅丽,张常新,刘卫东,吴泽斌.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4)
[3]基于GIS的蔚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分析[J]. 宋晓英,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  人文地理. 2015(03)
[4]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4)
[5]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格局优化——以七里河区为例[J]. 李骞国,石培基,刘春芳,魏伟,吴娜.  经济地理. 2015(01)
[6]平原水乡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与格局优化——以湖北公安县为例[J]. 郑文升,姜玉培,罗静,王晓芳.  经济地理. 2014(11)
[7]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朱彬,张小林,马晓冬.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4)
[8]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 李平星,陈雯,孙伟.  地理学报. 2014(06)
[9]三江平原城乡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 李静,张平宇,刘学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3)
[10]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就业增长的空间格局及关系类型[J]. 罗奎,方创琳,马海涛.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4)

博士论文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 海贝贝.河南大学 2014
[2]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D]. 许家伟.河南大学 2013
[3]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 朱炜.浙江大学 2009
[4]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 郭晓东.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6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86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