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角下清代北京宣南雅文化核心区范围及空间关联特征
发布时间:2021-05-14 21:55
清代北京"宣南文化"是以名人雅士为主体的"雅文化",宣南地区可视为雅文化大场域。抽提影响雅文化形成的三类核心建筑载体要素:寺庙、名人居所、会馆,在场域视角下用GIS分析三要素微场域的空间分布、关联和聚集,从而递进探析宣南"雅文化核心区"区域性子场域的存在和范围,以及内部要素微场域聚集形成的空间特征和成因。结论包括:①雅文化核心区范围为清代北京外城西部的中部、中北部"双肾"形区域;其与俗文化区空间临近,没有绝对清晰的边界,投射出雅俗文化间的排斥依存、融渗互补。②核心区子场域内部的空间关联特征为"三要素、两聚集"的"链条式""中心-过渡中心"层次性空间结构。③量化印证微观街区尺度下"同乡之情"是名人居所与会馆聚集的内在驱动力。在北京"文化中心"战略定位下,为传统文化保护更新策略的提出奠定历史研究基础;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方法上的实践创新和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范围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 理论基础
2.4 研究方法
2.4.1 最近邻距离指数计算与空间密度分析
2.4.2 核密度和OD线叠合分析
2.4.3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2.4.4 区块划分和空间统计
3 雅文化核心区范围(子场域)
3.1 雅文化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
3.2 雅文化核心区范围(子场域)
3.2.1 范围界定及与俗文化区的关联
3.2.2 反证范围界定合理性
4 雅文化核心区空间关联特征(子场域内,微场域间)
4.1 寺庙与名人居所空间分布关联(微场域间)
4.1.1 核密度与OD线叠合分析
4.1.2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4.2 寺庙、名人居所与会馆空间分布关联(微场域间)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4.2.3“中心-过渡中心”区域内名人居所与会馆空间关系统计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区域到场域: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再认识[J]. 马勇,童昀. 旅游学刊. 2019(04)
[2]什刹海商业热点街巷区位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基于道路中心性视角[J]. 张雨洋,杨昌鸣. 旅游学刊. 2019(07)
[3]基于GIS的民国时期归绥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分析[J]. 乌敦,阿拉腾图娅,木希叶乐,刘思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3)
[4]明清北京牛街佛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文化比较研究[J]. 郭岩,杨昌鸣.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5)
[5]场域嵌入: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J]. 刘亚玲. 图书馆. 2018(09)
[6]基于GIS的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研究[J]. 高雁鹏,徐筱菲,修春亮. 人文地理. 2018(03)
[7]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中国历史研究[J]. 张萍. 史学理论研究. 2018(02)
[8]中国宗教建筑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陈君子,周勇,刘大均,朱爱琴,刘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5)
[9]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抗战遗产廊道体系探究[J]. 李和平,王卓.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7)
[10]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孙军涛,牛俊杰,张侃侃,邵秀英. 人文地理. 2017(03)
本文编号:3186399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范围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 理论基础
2.4 研究方法
2.4.1 最近邻距离指数计算与空间密度分析
2.4.2 核密度和OD线叠合分析
2.4.3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2.4.4 区块划分和空间统计
3 雅文化核心区范围(子场域)
3.1 雅文化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
3.2 雅文化核心区范围(子场域)
3.2.1 范围界定及与俗文化区的关联
3.2.2 反证范围界定合理性
4 雅文化核心区空间关联特征(子场域内,微场域间)
4.1 寺庙与名人居所空间分布关联(微场域间)
4.1.1 核密度与OD线叠合分析
4.1.2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4.2 寺庙、名人居所与会馆空间分布关联(微场域间)
4.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4.2.3“中心-过渡中心”区域内名人居所与会馆空间关系统计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区域到场域: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再认识[J]. 马勇,童昀. 旅游学刊. 2019(04)
[2]什刹海商业热点街巷区位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基于道路中心性视角[J]. 张雨洋,杨昌鸣. 旅游学刊. 2019(07)
[3]基于GIS的民国时期归绥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分析[J]. 乌敦,阿拉腾图娅,木希叶乐,刘思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3)
[4]明清北京牛街佛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文化比较研究[J]. 郭岩,杨昌鸣.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5)
[5]场域嵌入: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J]. 刘亚玲. 图书馆. 2018(09)
[6]基于GIS的沈阳旧城区叙事空间研究[J]. 高雁鹏,徐筱菲,修春亮. 人文地理. 2018(03)
[7]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中国历史研究[J]. 张萍. 史学理论研究. 2018(02)
[8]中国宗教建筑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陈君子,周勇,刘大均,朱爱琴,刘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5)
[9]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抗战遗产廊道体系探究[J]. 李和平,王卓.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7)
[10]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孙军涛,牛俊杰,张侃侃,邵秀英. 人文地理. 2017(03)
本文编号:3186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8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