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的空间化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05:02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地理学与文化研究诸学科呈现出交叉互渗的态势。跨学科的空间视角也逐渐为许多研究领域所采用。文学地理学,特别是我国不同民族、不同语种文学之间的多元、平行、互动的比较研究,为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关系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本文以阿来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为个案,以小说文本的空间因素和文化多样性研究为切入点,以空间理论和“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等理论作为基本方法论,主要采用个案分析与理论阐述相结合,辅之以田野调查、作家访谈与文献资料的整合,将作家研究与作品研究相结合,解读和阐释阿来及其文学创作。《尘埃落定》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理和文化的过渡地带,这个独特的地理空间,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混合交融地带。自然的和人文的因素在此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动态的、多维的、立体的混合空间。从文学与文化空间关系的层面看,这是一个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和文学生态学意义的多元文化生态区。本文力图在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其所处的族群、地域、文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立足空间理论和多元文化平行互动理论,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语言、叙事、社会、政治的多维视角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空间视野下的《尘埃落定》
二、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尘埃落定》
三、《尘埃落定》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方法
第一章 嘉绒藏区地理文化空间与阿来其人其作
第一节 嘉绒藏区地理空间
第二节 嘉绒藏区历史文化空间
第三节 阿来其人其作
第二章 《尘埃落定》与文化身份寻踪
第一节 文化身份与“ 流浪”
第二节 文化身份与“寻根”
第三节 文化身份建构
第三章 《尘埃落定》的“第三空间语言”特征
第一节 “第三空间”与“第三空间语言”
第二节 嘉绒藏语——“第三空间语言”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第三空间语言”特征
第四章 《尘埃落定》的复调叙事
第一节 复调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
第二节 《尘埃落定》的复调叙事方式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狂欢化书写
第五章 《尘埃落定》与多元文学文化传统
第一节 《尘埃落定》与藏文学文化传统
第二节 《尘埃落定》与汉文学文化传统
第三节 《尘埃落定》与世界文学传统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1 阿来主要作品目录
附录2 阿来照片
附录3 阿来作品照片
附录4 中国藏地三区分布图、嘉绒藏族分布图、“藏彝走廊”图
附录5 嘉绒藏区田野调查图片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纯文学”方法与史诗叙事的困境——以阿来《空山》为例[J]. 邵燕君. 文艺争鸣. 2009(02)
[2]小说的心理特权与历史化的紧张关系——阿来小说阅读札记[J]. 陈晓明. 当代文坛. 2008(05)
[3]不够破碎——读阿来短篇近作想到的[J]. 郜元宝. 文艺争鸣. 2008(02)
[4]《尘埃落定》的人类学内蕴[J]. 李建. 泰山学院学报. 2007(05)
[5]局限下的写作[J]. 阿来. 当代文坛. 2007(03)
[6]阿来的秘密花——《空山》的超界信息解读[J]. 王琦. 当代作家评论. 2007(01)
[7]原生态魅力的深度审视——阿来《鱼》的人类学视域审美解读[J]. 刘兴禄,张瑜.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2)
[8]《尘埃落定》:中国式的诗性叙事[J]. 孟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J]. 阿来. 当代文坛. 2006(01)
[10]可持续崩溃与可持续写作——从《尘埃落定》到《空山》看阿来的历史意识[J]. 姜飞. 当代文坛. 2005(05)
本文编号:3195166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空间视野下的《尘埃落定》
二、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尘埃落定》
三、《尘埃落定》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方法
第一章 嘉绒藏区地理文化空间与阿来其人其作
第一节 嘉绒藏区地理空间
第二节 嘉绒藏区历史文化空间
第三节 阿来其人其作
第二章 《尘埃落定》与文化身份寻踪
第一节 文化身份与“ 流浪”
第二节 文化身份与“寻根”
第三节 文化身份建构
第三章 《尘埃落定》的“第三空间语言”特征
第一节 “第三空间”与“第三空间语言”
第二节 嘉绒藏语——“第三空间语言”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第三空间语言”特征
第四章 《尘埃落定》的复调叙事
第一节 复调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
第二节 《尘埃落定》的复调叙事方式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狂欢化书写
第五章 《尘埃落定》与多元文学文化传统
第一节 《尘埃落定》与藏文学文化传统
第二节 《尘埃落定》与汉文学文化传统
第三节 《尘埃落定》与世界文学传统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1 阿来主要作品目录
附录2 阿来照片
附录3 阿来作品照片
附录4 中国藏地三区分布图、嘉绒藏族分布图、“藏彝走廊”图
附录5 嘉绒藏区田野调查图片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纯文学”方法与史诗叙事的困境——以阿来《空山》为例[J]. 邵燕君. 文艺争鸣. 2009(02)
[2]小说的心理特权与历史化的紧张关系——阿来小说阅读札记[J]. 陈晓明. 当代文坛. 2008(05)
[3]不够破碎——读阿来短篇近作想到的[J]. 郜元宝. 文艺争鸣. 2008(02)
[4]《尘埃落定》的人类学内蕴[J]. 李建. 泰山学院学报. 2007(05)
[5]局限下的写作[J]. 阿来. 当代文坛. 2007(03)
[6]阿来的秘密花——《空山》的超界信息解读[J]. 王琦. 当代作家评论. 2007(01)
[7]原生态魅力的深度审视——阿来《鱼》的人类学视域审美解读[J]. 刘兴禄,张瑜.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2)
[8]《尘埃落定》:中国式的诗性叙事[J]. 孟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J]. 阿来. 当代文坛. 2006(01)
[10]可持续崩溃与可持续写作——从《尘埃落定》到《空山》看阿来的历史意识[J]. 姜飞. 当代文坛. 2005(05)
本文编号:3195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9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