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2:57
在城市设计领域中“城市空间”的概念范畴不断扩展,这不仅为城市设计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为城市空间调研安排了更为繁杂的调研任务。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探寻系统、科学的城市空间调研方法体系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本研究旨在建构与当今城市空间概念和城市设计实践相匹配的城市空间调研方法体系,为城市空间调研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提升调研的系统性与有效性。本文遵循方法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具体方法”的技术路线,采用逻辑推导与论证的研究思路展开讨论。首先,结合城市空间调研的自身特征与专业环境,认为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城市空间调研应该持有多元合一的空间观,并引入了“文本”这一形神合一的概念与之匹配,从而建立了城市空间调研的空间“文本观”,作为调研的认识论基础。之后,“阅读”作为理解文本的专门化途径,被引入本次研究中,通过解析阅读文本的原理,阅读的隐性思维被转化为“顺应文本表意结构层层深入”的显性思路,由此,在建立了城市空间文本“空间形态层—生活效能层—发展意向层”的表意结构之后,阅读思路被推广应用于城市空间调研中,形成了“描述空间形态层→评价生活效能层→阐释发展意向层”这一“层进阅读思路”,进...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切入点与基本概念
1.2.1 切入点
1.2.2 基本概念
1.3 相关研究概况
1.3.1 城市空间调研
1.3.2 阅读城市空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空间调研与城市空间的文本观
2.1 城市空间调研的基本认识
2.1.1 调查研究
2.1.2 城市空间
2.2 城市空间调研的专业环境
2.2.1 城市设计的实践特征
2.2.2 调研的专业实践定位
2.3 城市空间调研的认识起点
2.3.1 城市设计的空间观
2.3.2 调研的空间观需求
2.4 城市空间调研的空间文本观
2.4.1 文本概念的引介
2.4.2 城市空间文本观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阅读文本与阅读城市空间
3.1 阅读文本的理论分析
3.1.1 阅读的基本认识
3.1.2 阅读文本的原理
3.1.3 作为思路的“阅读”
3.2 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思路
3.2.1 “层级化”的城市空间表意结构
3.2.2 “递进式”的城市空间阅读步骤
3.2.3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思路的建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空间“空间形态层”的描述
4.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基础
4.1.1 “空间形态层”的概念内涵
4.1.2 “空间形态层”的基本特征
4.2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方法
4.2.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原则
4.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4.2.3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框架
4.3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内容
4.3.1 宏观形态
4.3.2 中观形态
4.3.3 微观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空间“生活效能层”的评价
5.1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基础
5.1.1 “生活效能层”的概念内涵
5.1.2 “生活效能层”的基本特征
5.2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方法
5.2.1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原则
5.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5.2.3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框架
5.3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内容
5.3.1 基本生活效能
5.3.2 社会交往效能
5.3.3 发展成长效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空间“发展意向层”的阐释
6.1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基础
6.1.1 “发展意向层”的概念内涵
6.1.2 “发展意向层”的基本特征
6.2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方法
6.2.1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原则
6.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6.2.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框架
6.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内容
6.3.1 空间生产意向
6.3.2 社会协同意向
6.3.3 审美表现意向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方法及应用
7.1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方法的成型
7.1.1 层进阅读方法的构成
7.1.2 层进阅读方法的特征
7.2 层进阅读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以《深圳市社区规划试点研究(五联社区)》调研为例
7.2.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
7.2.2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
7.2.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
7.3 项目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7.3.1 对规划设计的支撑能力
7.3.2 在实践应用中的可行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分析在新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 刘伟奇,王兴平.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1)
[2]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兼论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贡献[J]. 汪正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客家文化特质探析[J]. 林晓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2)
[4]简析当代西方城市设计理论[J]. 张剑涛. 城市规划学刊. 2005(02)
[5]文本性、解释和解释学哲学——访美国解释学家乔治·格雷西亚教授[J]. 欧阳康. 哲学动态. 2004(11)
[6]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关联与界限——重识文化诗学[J]. 陈太胜.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6)
[7]人类生活空间图式变迁研究[J]. 章光日. 城市规划汇刊. 2004(03)
[8]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1(02)
[9]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中)[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1(01)
[10]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上)[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0(06)
博士论文
[1]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 金勇.同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6947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切入点与基本概念
1.2.1 切入点
1.2.2 基本概念
1.3 相关研究概况
1.3.1 城市空间调研
1.3.2 阅读城市空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空间调研与城市空间的文本观
2.1 城市空间调研的基本认识
2.1.1 调查研究
2.1.2 城市空间
2.2 城市空间调研的专业环境
2.2.1 城市设计的实践特征
2.2.2 调研的专业实践定位
2.3 城市空间调研的认识起点
2.3.1 城市设计的空间观
2.3.2 调研的空间观需求
2.4 城市空间调研的空间文本观
2.4.1 文本概念的引介
2.4.2 城市空间文本观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阅读文本与阅读城市空间
3.1 阅读文本的理论分析
3.1.1 阅读的基本认识
3.1.2 阅读文本的原理
3.1.3 作为思路的“阅读”
3.2 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思路
3.2.1 “层级化”的城市空间表意结构
3.2.2 “递进式”的城市空间阅读步骤
3.2.3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思路的建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空间“空间形态层”的描述
4.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基础
4.1.1 “空间形态层”的概念内涵
4.1.2 “空间形态层”的基本特征
4.2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方法
4.2.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原则
4.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4.2.3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框架
4.3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内容
4.3.1 宏观形态
4.3.2 中观形态
4.3.3 微观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空间“生活效能层”的评价
5.1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基础
5.1.1 “生活效能层”的概念内涵
5.1.2 “生活效能层”的基本特征
5.2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方法
5.2.1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原则
5.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5.2.3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框架
5.3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内容
5.3.1 基本生活效能
5.3.2 社会交往效能
5.3.3 发展成长效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空间“发展意向层”的阐释
6.1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基础
6.1.1 “发展意向层”的概念内涵
6.1.2 “发展意向层”的基本特征
6.2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方法
6.2.1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原则
6.2.2 相关研究的方法借鉴
6.2.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框架
6.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内容
6.3.1 空间生产意向
6.3.2 社会协同意向
6.3.3 审美表现意向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方法及应用
7.1 城市空间层进阅读方法的成型
7.1.1 层进阅读方法的构成
7.1.2 层进阅读方法的特征
7.2 层进阅读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以《深圳市社区规划试点研究(五联社区)》调研为例
7.2.1 “空间形态层”的描述
7.2.2 “生活效能层”的评价
7.2.3 “发展意向层”的阐释
7.3 项目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7.3.1 对规划设计的支撑能力
7.3.2 在实践应用中的可行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分析在新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 刘伟奇,王兴平.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1)
[2]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兼论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贡献[J]. 汪正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客家文化特质探析[J]. 林晓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2)
[4]简析当代西方城市设计理论[J]. 张剑涛. 城市规划学刊. 2005(02)
[5]文本性、解释和解释学哲学——访美国解释学家乔治·格雷西亚教授[J]. 欧阳康. 哲学动态. 2004(11)
[6]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关联与界限——重识文化诗学[J]. 陈太胜.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6)
[7]人类生活空间图式变迁研究[J]. 章光日. 城市规划汇刊. 2004(03)
[8]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1(02)
[9]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中)[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1(01)
[10]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上)[J]. 布正伟. 新建筑. 2000(06)
博士论文
[1]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D]. 金勇.同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96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9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