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广西靖西县壮语地名初探

发布时间:2021-05-20 19:32
  地名既不是地理实体本身,也不是与地理实体毫无关系的虚构,而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代号。现代的地名多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专名定位,通名定类”。就其意义方面说是人们对客体(地理实体)的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认识的反映,它是历史的产物、地理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用壮族人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就是壮语地名。”广西靖西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壮族人口比重达到99.7%,被称为“壮乡中的壮乡”,其境内的地名不仅反映了靖西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性,还有不容忽视的阶段性、民族性等。还承载着壮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其自然地理环境和手工制作技术,体现壮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为研究广西壮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民族、社会等提供了有益的佐证。但由于自身语言系统的缺陷和汉化所致,靖西县壮语地名非壮族化的趋势日益加强。论文以今日广西靖西县境内的村名、屯名等地名进行分类,以探究其地名特别壮语地名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目的在于应用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介绍壮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普及地名知识,保护地名文化。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与不足
第一章 靖西县壮语地名的分类
    一、因自然地理要素命名
    二、因人文社会因素命名
    三、因历史因素命名
第二章 靖西县壮语地名的的规律及特点
    一、靖西县壮语地名的规律
    二、靖西县壮语地名的特点
第三章 广西靖西县壮语地名的作用和启示
    一、靖西县壮语地名的历史作用
    二、靖西县壮语地名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壮语地名的命名特点及文化内涵——以广西马山县金钗镇为例[J]. 潘艳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现代壮语地名构词法分析[J]. 高鲜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2)
[3]《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评价[J]. 罗永现.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4)
[4]中国地名学研究的奇葩——《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评介[J]. 肖瑜.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3)
[5]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J]. 吕嵩崧.  广西民族研究. 2007(03)
[6]靖西地名的文化内涵[J]. 吕嵩崧.  广西地方志. 2007(04)
[7]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J]. 梁庭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8]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J].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3)
[9]中国稻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 梁庭望.  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J].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2)



本文编号:3198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98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