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說”文化探赜
发布时间:2021-05-21 05:38
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是建立在对唐、宋文化性质差异认识的基础之上,在内藤看来这种文化性质上的差异就是唐、宋各自时代内涵的体现,也是中国中古史与近世史分期的依据;同时,他还认为造成唐、宋时代文化内涵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内在和外来力量的共同作用,即最早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在后汉中期,不仅完成了自我内部的充分发展,也逐渐停止了对其他外部地方的扩展,内藤将之划分为中国历史的第一期,即上古时代;从五胡十六国到唐中叶,内藤以为这是接受中国文化刺激后逐渐觉醒的外部种族开始作用于中国内部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期,中世时代;宋元以降至明清,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入第三期,外部种族的力量在唐末五代达到顶点,中国也以此而进入近世时代。据此,内藤以为不同的历史时代就会造就不同的文化时代特色,上古与中世基本上是贵族文化盛行的时代,而近世则是平民文化的时代,在内藤看来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是近世最重要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内藤又认为文化是时代与地域共同交汇的体现,这就是历史上的“文化中心”。上古时代的文化中心是洛阳,而中世的文化中心则移往长安,到了近世则形成了政治中心在北,而文化中心在...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是“宋代近世说”而不是“唐宋变革论”
二、学术回顾
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论
第一节 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疏离
一、唐宋以降变秩的东亚文化圈
二、“神国”意识的复苏
三、日本近世文化自体性的建立
第二节 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
一、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
二、日本近代学制中的西化潮流与传统固守
三、日本近代中国学的流变
第二章 内藤湖南的历史文化观
第一节 螺旋循环的文化发展论
一、螺旋循环的历史观
二、富永仲基的“加上原则”
三、内藤东洋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节 文化中心移动说
一、时经地纬的文化凑合中心论
二、文化中心移动说
三、“长安地气”之后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四、宋代江南文化中心的形成
第三章 “宋代近世说”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一、历史阐释的本真之义
二、内藤近世的文化指向
三、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第二节 中国近世的文化意义
一、内藤中国近世说探源——清朝史研究
二、内藤中国文化之旅的近世生活体验
三、中国近世文化的核心——内敛与精微
第四章 宋代近世说的流变
第一节 内藤学派的中世社会形态论
一、中世贵族制论
二、贵族共同体论
第二节 宫崎市定的东洋近世论
一、东洋的近世
二、东洋近世的依据
终章 东亚近世文化的未来
一、宋代近世说——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文化节点
二、“宋代近世说”是史法而非史论
三、近代东亚文化中心的更替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汉学家艾约瑟的“唐宋思想变革”说[J]. 陈怀宇. 史学史研究. 2011(04)
[2]武昌起义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之涉华议论评析[J]. 李少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3)
[3]“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J]. 李华瑞. 河北学刊. 2010(05)
[4]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J]. 朱政惠. 历史教学问题. 2010(03)
[5]“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及其他[J]. 张邦炜. 中国史研究. 2010(01)
[6]“唐宋变革说”三题——值此说创立一百周年而作[J].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7]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J]. 谷川道雄. 江汉论坛. 2009(04)
[8]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J]. 谢崇宁.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9]内藤湖南的历史发展观及其时代[J]. 何培齐. 史学集刊. 2008(04)
[10]当代日本汉学研究的启示[J]. 钱婉约.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4)
本文编号:3199152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是“宋代近世说”而不是“唐宋变革论”
二、学术回顾
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论
第一节 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疏离
一、唐宋以降变秩的东亚文化圈
二、“神国”意识的复苏
三、日本近世文化自体性的建立
第二节 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
一、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
二、日本近代学制中的西化潮流与传统固守
三、日本近代中国学的流变
第二章 内藤湖南的历史文化观
第一节 螺旋循环的文化发展论
一、螺旋循环的历史观
二、富永仲基的“加上原则”
三、内藤东洋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节 文化中心移动说
一、时经地纬的文化凑合中心论
二、文化中心移动说
三、“长安地气”之后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四、宋代江南文化中心的形成
第三章 “宋代近世说”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一、历史阐释的本真之义
二、内藤近世的文化指向
三、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第二节 中国近世的文化意义
一、内藤中国近世说探源——清朝史研究
二、内藤中国文化之旅的近世生活体验
三、中国近世文化的核心——内敛与精微
第四章 宋代近世说的流变
第一节 内藤学派的中世社会形态论
一、中世贵族制论
二、贵族共同体论
第二节 宫崎市定的东洋近世论
一、东洋的近世
二、东洋近世的依据
终章 东亚近世文化的未来
一、宋代近世说——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文化节点
二、“宋代近世说”是史法而非史论
三、近代东亚文化中心的更替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汉学家艾约瑟的“唐宋思想变革”说[J]. 陈怀宇. 史学史研究. 2011(04)
[2]武昌起义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之涉华议论评析[J]. 李少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3)
[3]“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J]. 李华瑞. 河北学刊. 2010(05)
[4]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J]. 朱政惠. 历史教学问题. 2010(03)
[5]“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及其他[J]. 张邦炜. 中国史研究. 2010(01)
[6]“唐宋变革说”三题——值此说创立一百周年而作[J].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7]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J]. 谷川道雄. 江汉论坛. 2009(04)
[8]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J]. 谢崇宁.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9]内藤湖南的历史发展观及其时代[J]. 何培齐. 史学集刊. 2008(04)
[10]当代日本汉学研究的启示[J]. 钱婉约.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4)
本文编号:3199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9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