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0:15
数字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推动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较多地依赖于设计师的感觉、悟性与积累,缺乏科学性与可传授性,设计的结果往往具有或然性。风景园林环境的营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化、可持续、减量化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因地制宜”地生成景园设计特色,更是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风景园林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规划设计方法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以建筑学为代表的参数化研究重在对形体和空间形态的模拟与描述,可以称之为“参数化生成”。与之不同,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聚焦于系统架构下的调控与优化,不囿于参数化的生成,而是透过参数化的设计机制,实现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从景园环境构成规律、过程到呈现形式的整合研究,通过多层面、多目标的耦合实现人工干预下的景园系统的整体优化。本研究从方法论的层面出发,以耦合原理为引导,对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进行研究,初步建构了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与逻辑模型,并结合多年实践与案例的解...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数字地形模型加载到H维机械控制系统??
目的选取的设计要素为参数;第二步为寻求某种或者几种适宜算法,作为计算规则;第H步,通过??算法间的组合构筑参数关系对设计系统进行描述,生成参数模型;最后,在计算机语言环境下输入??参变量信息,W算法模型为计算规则,得出最终的结果,即设计目的对应的设计方案维形(图1*4)。??参数化模型的构建使得设计更具灵活性,能够满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要素及系统复杂性的要求。??通过参数及变量的变化,基于算法模型-能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快速得到不同的结果,??便于设计的控制与比较。同时,对算法模型的修正与调整,可W实现对设计过程的优化,使之生成??更高程度上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结果。参数化的算法模型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抽象的、??逻辑的过程模型,能够快速地进行反馈,这是传统规划设计方法难W实现的。??关巧巧a??巧型生巧??设计生巧??1?I ̄?变■/參巧!i??法?!?■?I??I???11??I?I?I??!?I设计问g?I转化>1系巧/过程I?S芝?L?;!——.?;1?!??1?I ̄ ̄■?达巧关联-;■!?*???mm?j巧打:??设计巧巧—皆-峰-*?设计结果?!??I????J?*?J?I?—???????I??图1-4: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目前,参数化研究在建筑学领域内聚焦于形态的生成,或者说形式逻辑的研巧,主要是利用算??法表达参数间的逻辑关系,目的在于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并描述建筑,W及包括村落、城市在内的人??工建成环境的生成过程。此类参数化的研巧重在对形体和空间形态的模巧与描述,通过对参数的修??改与调整来模拟限制条件下的建筑或聚落生成过程
"空间、生态、功能与文化"是景园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王棱锥体的??四个节点,不同的景园环境中四个节点的权重与相互间的关联度不尽相同,也正由于四要素么间的??差异,景园环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观(图2-1)?46。与之相应,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多目标的特点,"空间、生态、功能与文化"是四个基本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就是构建一个在研巧场所条件基础上,寻求多目标泣成的途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是四??个基本面的简单叠加,而需根据环境与诉求的不同,权衡与调节四个基本构成因素,使之在同一环??境中和谐共生。??文化??X?霄著^空间??生态??功能??图2-1;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个目标??2.2.3.1生态目标??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幅起及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为。较之县花一现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人文思想,科学技术对风景园林的影响更??加持久,生态主义成为当代风景园林领域最具影响力、生命力的思想47。生态的保护是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保护场所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也是??首要目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 成玉宁,袁旸洋. 风景园林. 2015(07)
[2]数字景观技术研究进展——国际数字景观大会发展概述[J]. 刘颂,章舒雯. 中国园林. 2015(02)
[3]设计研究模式[J]. 歌诗儿·尤斯特,崔庆伟. 中国园林. 2014(07)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的数字城市规划[J]. 赵珂,于立.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2)
[5]大型城市绿地内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方法[J]. 周曦.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1)
[6]建筑设计思维特征制约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解析[J]. 李媛,刘德明. 建筑学报. 2013(10)
[7]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J]. 成玉宁,袁旸洋,成实. 中国园林. 2013(08)
[8]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 杨锐. 中国园林. 2013(06)
[9]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计算[J]. 董杨,雷孝章,吕宗强,胡正红. 人民长江. 2013(09)
[10]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 包瑞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与景源评价的风景区保护区划分探讨[D]. 曾慧梅.西南大学 2013
[2]基于GIS的道路智能化选线方法研究[D]. 陈元涛.重庆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岳阳市君山区域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D]. 张燕.湖南大学 2012
[4]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D]. 朱斌.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基于GIS的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D]. 艾乔.西南大学 2007
[6]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道路选线技术研究[D]. 黄雄.长沙理工大学 2006
[7]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 吴威.华中农业大学 2005
[8]三维参数化CAD技术在推土机终传动中的应用[D]. 李美芳.山东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4339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数字地形模型加载到H维机械控制系统??
目的选取的设计要素为参数;第二步为寻求某种或者几种适宜算法,作为计算规则;第H步,通过??算法间的组合构筑参数关系对设计系统进行描述,生成参数模型;最后,在计算机语言环境下输入??参变量信息,W算法模型为计算规则,得出最终的结果,即设计目的对应的设计方案维形(图1*4)。??参数化模型的构建使得设计更具灵活性,能够满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要素及系统复杂性的要求。??通过参数及变量的变化,基于算法模型-能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快速得到不同的结果,??便于设计的控制与比较。同时,对算法模型的修正与调整,可W实现对设计过程的优化,使之生成??更高程度上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结果。参数化的算法模型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抽象的、??逻辑的过程模型,能够快速地进行反馈,这是传统规划设计方法难W实现的。??关巧巧a??巧型生巧??设计生巧??1?I ̄?变■/參巧!i??法?!?■?I??I???11??I?I?I??!?I设计问g?I转化>1系巧/过程I?S芝?L?;!——.?;1?!??1?I ̄ ̄■?达巧关联-;■!?*???mm?j巧打:??设计巧巧—皆-峰-*?设计结果?!??I????J?*?J?I?—???????I??图1-4: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目前,参数化研究在建筑学领域内聚焦于形态的生成,或者说形式逻辑的研巧,主要是利用算??法表达参数间的逻辑关系,目的在于通过人工智能模拟并描述建筑,W及包括村落、城市在内的人??工建成环境的生成过程。此类参数化的研巧重在对形体和空间形态的模巧与描述,通过对参数的修??改与调整来模拟限制条件下的建筑或聚落生成过程
"空间、生态、功能与文化"是景园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王棱锥体的??四个节点,不同的景园环境中四个节点的权重与相互间的关联度不尽相同,也正由于四要素么间的??差异,景园环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观(图2-1)?46。与之相应,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多目标的特点,"空间、生态、功能与文化"是四个基本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就是构建一个在研巧场所条件基础上,寻求多目标泣成的途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是四??个基本面的简单叠加,而需根据环境与诉求的不同,权衡与调节四个基本构成因素,使之在同一环??境中和谐共生。??文化??X?霄著^空间??生态??功能??图2-1;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个目标??2.2.3.1生态目标??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幅起及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所??为。较之县花一现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人文思想,科学技术对风景园林的影响更??加持久,生态主义成为当代风景园林领域最具影响力、生命力的思想47。生态的保护是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保护场所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也是??首要目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 成玉宁,袁旸洋. 风景园林. 2015(07)
[2]数字景观技术研究进展——国际数字景观大会发展概述[J]. 刘颂,章舒雯. 中国园林. 2015(02)
[3]设计研究模式[J]. 歌诗儿·尤斯特,崔庆伟. 中国园林. 2014(07)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的数字城市规划[J]. 赵珂,于立.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2)
[5]大型城市绿地内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方法[J]. 周曦.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1)
[6]建筑设计思维特征制约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解析[J]. 李媛,刘德明. 建筑学报. 2013(10)
[7]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J]. 成玉宁,袁旸洋,成实. 中国园林. 2013(08)
[8]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 杨锐. 中国园林. 2013(06)
[9]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计算[J]. 董杨,雷孝章,吕宗强,胡正红. 人民长江. 2013(09)
[10]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 包瑞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与景源评价的风景区保护区划分探讨[D]. 曾慧梅.西南大学 2013
[2]基于GIS的道路智能化选线方法研究[D]. 陈元涛.重庆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岳阳市君山区域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D]. 张燕.湖南大学 2012
[4]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D]. 朱斌.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基于GIS的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D]. 艾乔.西南大学 2007
[6]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道路选线技术研究[D]. 黄雄.长沙理工大学 2006
[7]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 吴威.华中农业大学 2005
[8]三维参数化CAD技术在推土机终传动中的应用[D]. 李美芳.山东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4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