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1 15:25
  人文驱动因子与LUCC之间存在一定紧密的时空联系,区域内产生不同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体现了不同人文因子对其产生的直接和内里作用效果。通过分析秦岭地区人文因子与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关系,可以反映不同人文因子对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过程,对于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以秦岭2000、2005和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人文因子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相关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文献总结法,并借助SPSS和GIS分析功能及编程设计,辨别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类型,实现这些人文因子的空间定量化表达,进行典型人文因子对LUCC的空间关系分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秦岭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优势土地覆被类型为林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变化特征,面积呈现减少状态的土地覆被类型包括耕地、未利用地、草地和水域,呈增加状态的类型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变化较活跃的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较为缓慢的为草地;变化趋势有波动差异的为林地和水域。空间上,变化区域以条状和碎斑块形态存在,变化主要主要集中于汉中、安...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分析


研究区与地理位置图

空间分布图,秦岭


010秦岭土地覆被空间分布图

空间分布图,秦岭,硕士学位论文,谷地


005秦岭土地覆被空间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格网索引的点目标捕捉算法[J]. 陶晓丽,张志华,张丽萍.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10)
[2]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综述[J]. 柏中强,王卷乐,杨飞.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1)
[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进展综述[J]. 史洪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6)
[4]秦岭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趋势分析[J]. 林文芳,汪权方,蒋芳.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5]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杨梅,张广录,侯永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01)
[6]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王倩,刘学录.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7]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J]. 韩超峰,陈仲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4)
[8]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J]. 郭斌,陈佑启,姚艳敏,何英彬,张洁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4)
[9]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J]. 曹银贵,周伟,程烨,许宁,郝银.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05)
[10]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探讨[J]. 申浩,许加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 宋佃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信息格网洪灾损失评估研究[D]. 张杰云.江西理工大学 2012
[2]哀牢山北段山地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D]. 张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06



本文编号:3224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4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