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传统聚落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4 17:46
  本论文在对传统聚落相关概念、地理分布、特点与分类简述的基础上,对传统聚落环境进行了二方面的论述,一方面,从传统聚落环境意象空间入手,探讨其意象和空间,这是静态的、横向的;另一方面,从影响传统聚落环境形成、发展因素的角度探讨其动因,这是动态的、历史的、纵向的角度。此二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关于传统聚落环境研究的完整、系统的体系。传统聚落环境意象和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构成了传统聚落的环境意象空间,传统聚落环境意象是传统聚落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相互碰撞、融合、升华的结晶,传统聚落环境意象是聚落作为整体所给与我们的印象,其主要反映在传统聚落环境的界域性、中心性和风土特征。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分析分三个方面: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形态、环境空间结构方式和环境空间结构特征。传统聚落环境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互动,产生了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形态,即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人工物质形态为主体,以精神文化形态为灵魂。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以“点”形态构建空间核心,以“线”形态构建空间走向和结构脉络,以“面”形态构建具有边界的封闭形态的活动空间和以“群”形态构建具有围合关系的内向...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传统聚落环境分析


北京菊儿胡同

传统聚落,组成元素,传统聚落环境


环境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生态因素、地域因素;文化环境要素:民族因素,社会因素,传承性因素以及技艺因素,总的来说,“传统聚落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三大部分”川(图1.2)。派派落坏粗粗 ...月即扭 扭 扭挂奋耳扭扭曲曲招那翻 翻 翻人 人 无无挑 .....有杭 .....编用用用玲蕊蕊 公公坏幼幼幼段环扭扭扭说抽抽抽仑术术 图1.2传统聚落组成元素传统聚落环境研究是传统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着以传统聚落环境的整体性为基点,深入研究传统聚落环境的意象、动因、构成等。要研究传统聚落环境,必须先要对于传统聚落的概念、地理分布、特点、分类等传统聚落研究现状有一大体的认识,本文的第一章就着重论述了这些内容。传统聚落环境意象和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构成了传统聚落的环境意象空间,传统聚落环境意象是从环境空间形象的角度,其是传统聚落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相互碰撞、融合、升华的结晶,传统聚落环境意象是聚落作为整体所给予我们的印象,其主要反映在传统聚落环境的界域性、中心性、类比性和风土特征。界域性与中心性在人为秩序中最为突出

分布图,传统聚落,黄山市,徽商


较多的传统聚落。皖南地区落群分布之地。图2.1黄山市(徽州)主要古村落分布图其数量在全国为最多,浙江楠溪江地区也保存了、楠溪江地区和江西部分地区是我国三大传统聚我国幅员辽阔,传统聚落分布地域较广,从分布总体特征规律上看主要是南方多、北方少;山区多、平原少;经济落后地区多、发达地区少;少数民族地区多,汉族地区少。朱晓明等具体归纳了传统聚落特点,大致如下〔幻:历史上经济、交通相对发达,但近代以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山区;分布在周围环境优美、便于防守的地区;名臣、硕儒、巨贾的后裔集聚地;地势险要处;与商品经济振兴的市镇并存;各少数民族聚居区。2.2,2传统聚落的特点传统聚落是遗存的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教材。综合来看它们具有以下特点:〔3一4]1)年代久远,有丰富历史信息川张立行.中国古村落旅游成为黄金周最新亮点〔EB/OL」.http://www.cnr.cn/home/c01um“·2004一07一30.〔2j朱晓明.历史。环境.生机〔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3]周国忠.楠溪江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J〕.2002(3):44--46.〔4〕朱晓明.徽州古村落的特点及其保护性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  华中建筑. 2005(04)
[2]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J]. 常青.  建筑师. 2005(03)
[3]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J]. 高静,刘加平,户拥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4]寻常景观的诗意[J]. 俞孔坚.  中国园林. 2004(12)
[5]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J]. 俞孔坚,李伟.  建筑学报. 2004(08)
[6]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 俞孔坚.  规划师. 2004(02)
[7]乡土精神与现代化——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对现代聚居社区的启示[J]. 吴立华.  当代建设. 2003(04)
[8]楠溪江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 周国忠.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2(03)
[9]旅游地原著聚居模式在旅游接待点规划设计上的应用[J]. 刘滨谊,鲍鲁泉.  规划师. 2002(04)
[10]黄土高原绿色窑居住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论[J]. 王竹,魏秦,贺勇,李立敏.  建筑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284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84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