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01:53
民族志小说研究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型的分支,是基于对1990年代以来民族志小说现象的梳理和剖析提出的研究课题,也是在文学与人类学跨学科理论视野下进行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思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界在对人类学的“科学’’性进行的反思中,对民族志书写中存在主观性和文学性进行了揭示和论证。格尔兹的阐释人类学、80年代的“写文化”和“实验民族志”的倡导,人类学诗学等一系列观点指出:文化作为一套有意义的体系被呈现出来后,已经不可能是客观的描述。撰述者是文化的翻译者、阐释者。民族志可以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的手段来展示对象的生活形式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完全可以将民族志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文本加以分析。而且,民族志与文学作品都表达“部分的真理”,都可以达致对对象的“真理性”认知。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早已存在,但自此从理论上确立了合法性。其意义是对人类学和文学之间的融合与开拓,民族志与文学文本的互文成为两个学科的结合部,也成为学科交叉研究备受关注的新领域。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文学向人类学的拓展与融合,一方面促使1990年代以来的当代小说创作形成了一个民族志小说新浪潮。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文...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民族志小说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一、民族志小说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二、从人类学小说到民族志小说:民族志小说作为批评对象的研究思路
三、民族志小说批评的三个维度:民族志小说批评范式的建构
四、民族志小说研究的意义和重点难点
第一章 民族志小说的兴起及理论探源
一、民族志的发展与文学性转向
二、民族志小说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1990年代以来民族志小说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族群历史书写与民族志小说
一、《心灵史》的历史民族志书写向度
二、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心灵史想象
三、《走婚》《炎黄》:民族文化根性的历史探寻
四、历史民族志小说:历史小说的新创获
第三章 族群文化记忆与民族志小说
一、边地书写与族群文化记忆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文化的文学记忆
三、《最后的巫歌》:三峡土家族文化的文学记忆
四、怀旧情绪与文化反思
第四章 认知人类学与新民族志小说
一、《马桥词典》:认知人类学视域的新民族志书写
二、《马桥词典》的认知人类学解读
三、文学启蒙立场与生活、历史的真相
四、新民族志小说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认知
余论 民族性的借重与超越
一、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的回顾与思考
二、民族性建构与传统重构
三、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的自觉和实践
四、民族志小说在文学的民族性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0696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民族志小说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一、民族志小说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二、从人类学小说到民族志小说:民族志小说作为批评对象的研究思路
三、民族志小说批评的三个维度:民族志小说批评范式的建构
四、民族志小说研究的意义和重点难点
第一章 民族志小说的兴起及理论探源
一、民族志的发展与文学性转向
二、民族志小说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1990年代以来民族志小说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族群历史书写与民族志小说
一、《心灵史》的历史民族志书写向度
二、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心灵史想象
三、《走婚》《炎黄》:民族文化根性的历史探寻
四、历史民族志小说:历史小说的新创获
第三章 族群文化记忆与民族志小说
一、边地书写与族群文化记忆
二、《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文化的文学记忆
三、《最后的巫歌》:三峡土家族文化的文学记忆
四、怀旧情绪与文化反思
第四章 认知人类学与新民族志小说
一、《马桥词典》:认知人类学视域的新民族志书写
二、《马桥词典》的认知人类学解读
三、文学启蒙立场与生活、历史的真相
四、新民族志小说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认知
余论 民族性的借重与超越
一、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的回顾与思考
二、民族性建构与传统重构
三、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的自觉和实践
四、民族志小说在文学的民族性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06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0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