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地区藏羌聚落景观特征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5:59
岷江上游位于四川西北部,连接着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是汉藏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川藏间重要的交通廊道与枢纽。其高山深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气候植被特征、多民族杂居的文化现象赋予了其独特而神奇的聚落景观,而偏僻、蔽塞的地理、交通环境又使得这些民族瑰宝得以保存,让人得见其神奇雄浑、苍凉悲壮的景观魅力。为了理清在同一地理环境中和同一民族中的藏羌聚落景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以及这些迥异的聚落景观特征内在的形成机制与建造逻辑,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数据统计、GIS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岷江上游的藏族与羌族聚落景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先对岷江上游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了概述(第二章);然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岷江上游的总体聚落景观分布格局、各沟谷的聚落景观特征及11个典型样本聚落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三~五章);接着对同沟谷的藏羌聚落景观及同民族内不同沟谷的聚落景观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区分,并作了总结与评价(第六章);在此基础上,对岷江上游聚落景观的内在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七章);最后总结归纳了岷江上游聚落景观的基本模式与演替逻辑(第八章)。研究结论如下:...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I-3调研范围图
Sf-??|?零?'?y?t?^?t?r??图2-3?岷江上游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来源2;?土地适宜类型分布图,根据四川省lkm??格网土地适宜类空间分布改绘??Fig.?2-3?Distribution?of?soil?types?in?the?upper?reaches?of?Minjiang?River.?Distribution?of?land??suiTab.?type??2.?1.?3.气候条件??2.1.3.1.时空差异分布??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麓海陆季风区向高原季风区过渡地带,大部分属??1陈国阶,涂建军,樊宏,等.峨江上游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王海迁.岷江上游高山聚落区土地利用对干旱河谷上线的影响[D].成都洒南科技大学,2011:1-134.??35??
年平均降雨量等值4布ii?年平均气温等值分布囝??图2-4?岷江上游年均降雨量与年均气温等值分布图??Fig.?2-4?Distribution?of?annual?average?rainfall?and?temperature?isoline?in?the?upper?reaches?of??Minjiang?River??2.?1.3.3.垂直地带分布??从垂直分布上看,由于高山深谷的特殊地貌,气候随高程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姿态,立体气候和立体生态现象十分典型。受局地焚风效应的影响,最底层的干??旱河谷区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形成温暖干燥的气候;随着海拔增高,降水逐渐增??加而气温逐渐降低,蒸发减小而湿度增大,形成温凉湿润的气候。在地理分布上,??干旱河谷气候区主要为岷江及其支流沿线的高山峡谷地区,集中在汶理茂黑沿线,??区内气候温暖干燥;中山暖湿气候区位于汶川县大部和理县、黑水东南部,雨量??充沛且气温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区内年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旅游契机下的意大利村镇复兴策略[J]. 周政旭. 住区. 2017(01)
[2]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地河谷地带聚落分布规律研究:以贵州省白水河谷地区为例[J]. 周政旭,王训迪,钱云. 住区. 2017(01)
[3]定位乡土——青年设计师乡土营建学术论坛[J]. 钱云,何崴,袁野,郑小东,Mika Woll,陈忱,高亦陶,段威. 住区. 2017(01)
[4]突变与传承:川西北藏区旅游村落乡土民居当代演变类型、特征及思考——以阿坝县神座村为例[J]. 曹勇,陈颖,田凯. 住区. 2017(01)
[5]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岷江上游为例[J]. 刘延国,廖彦淞,黄成敏,王青.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1)
[6]民国时期川西北羌地汉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J]. 汪洪亮,何广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2)
[7]汶川地震羌族古村落的景观变迁研究——以萝卜寨民居的演变为例[J]. 谭斯颖. 四川戏剧. 2016(12)
[8]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研究[J]. 樊敏,郭亚琳,李富程,王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11)
[9]防御性聚落民居·色尔古藏寨[J]. 李军环,夏勇,张燕. 建筑与文化. 2016(11)
[10]四川羌族硬文化与软文化的现状分析及保护策略[J]. 耿文涵.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4)
博士论文
[1]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观的时空特征研究[D]. 杨宇亮.清华大学 2014
[2]龙门山中北段区域地学景观及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D]. 李艳菊.成都理工大学 2013
[3]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4]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 刘铁冬.东北林业大学 2011
[5]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 李建华.重庆大学 2010
[6]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 何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7]岷江上游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分析[D]. 张国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8]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 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 2007
[9]四川茂汶理羌族设计的文化生态研究[D]. 张犇.苏州大学 2007
[10]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 张雪梅.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四川藏区城镇人文空间与自然要素关系研究[D]. 张正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四川阿坝州色尔古藏寨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 张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建筑外部装饰研究[D]. 廖捷敏.四川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D]. 谭琪铃.四川师范大学 2016
[5]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对泥石流堆积扇演化的响应分析及其对策[D]. 庙成.西南科技大学 2016
[6]川西北传统羌族聚落景观研究[D]. 刘虹敏.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框架与GIS技术应用研究[D]. 冯子木.重庆大学 2016
[8]秘鲁维鲁河谷聚落形态研究评述[D]. 范健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9]羌族建筑形态适应性研究[D]. 李林卉.西南科技大学 2016
[10]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研究[D]. 高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91070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I-3调研范围图
Sf-??|?零?'?y?t?^?t?r??图2-3?岷江上游土壤类型分布图,资料来源2;?土地适宜类型分布图,根据四川省lkm??格网土地适宜类空间分布改绘??Fig.?2-3?Distribution?of?soil?types?in?the?upper?reaches?of?Minjiang?River.?Distribution?of?land??suiTab.?type??2.?1.?3.气候条件??2.1.3.1.时空差异分布??岷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麓海陆季风区向高原季风区过渡地带,大部分属??1陈国阶,涂建军,樊宏,等.峨江上游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王海迁.岷江上游高山聚落区土地利用对干旱河谷上线的影响[D].成都洒南科技大学,2011:1-134.??35??
年平均降雨量等值4布ii?年平均气温等值分布囝??图2-4?岷江上游年均降雨量与年均气温等值分布图??Fig.?2-4?Distribution?of?annual?average?rainfall?and?temperature?isoline?in?the?upper?reaches?of??Minjiang?River??2.?1.3.3.垂直地带分布??从垂直分布上看,由于高山深谷的特殊地貌,气候随高程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姿态,立体气候和立体生态现象十分典型。受局地焚风效应的影响,最底层的干??旱河谷区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形成温暖干燥的气候;随着海拔增高,降水逐渐增??加而气温逐渐降低,蒸发减小而湿度增大,形成温凉湿润的气候。在地理分布上,??干旱河谷气候区主要为岷江及其支流沿线的高山峡谷地区,集中在汶理茂黑沿线,??区内气候温暖干燥;中山暖湿气候区位于汶川县大部和理县、黑水东南部,雨量??充沛且气温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区内年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旅游契机下的意大利村镇复兴策略[J]. 周政旭. 住区. 2017(01)
[2]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地河谷地带聚落分布规律研究:以贵州省白水河谷地区为例[J]. 周政旭,王训迪,钱云. 住区. 2017(01)
[3]定位乡土——青年设计师乡土营建学术论坛[J]. 钱云,何崴,袁野,郑小东,Mika Woll,陈忱,高亦陶,段威. 住区. 2017(01)
[4]突变与传承:川西北藏区旅游村落乡土民居当代演变类型、特征及思考——以阿坝县神座村为例[J]. 曹勇,陈颖,田凯. 住区. 2017(01)
[5]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岷江上游为例[J]. 刘延国,廖彦淞,黄成敏,王青.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1)
[6]民国时期川西北羌地汉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J]. 汪洪亮,何广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2)
[7]汶川地震羌族古村落的景观变迁研究——以萝卜寨民居的演变为例[J]. 谭斯颖. 四川戏剧. 2016(12)
[8]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研究[J]. 樊敏,郭亚琳,李富程,王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11)
[9]防御性聚落民居·色尔古藏寨[J]. 李军环,夏勇,张燕. 建筑与文化. 2016(11)
[10]四川羌族硬文化与软文化的现状分析及保护策略[J]. 耿文涵.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4)
博士论文
[1]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观的时空特征研究[D]. 杨宇亮.清华大学 2014
[2]龙门山中北段区域地学景观及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D]. 李艳菊.成都理工大学 2013
[3]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4]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 刘铁冬.东北林业大学 2011
[5]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 李建华.重庆大学 2010
[6]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 何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7]岷江上游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分析[D]. 张国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8]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 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 2007
[9]四川茂汶理羌族设计的文化生态研究[D]. 张犇.苏州大学 2007
[10]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 张雪梅.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四川藏区城镇人文空间与自然要素关系研究[D]. 张正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四川阿坝州色尔古藏寨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 张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建筑外部装饰研究[D]. 廖捷敏.四川农业大学 2016
[4]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D]. 谭琪铃.四川师范大学 2016
[5]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对泥石流堆积扇演化的响应分析及其对策[D]. 庙成.西南科技大学 2016
[6]川西北传统羌族聚落景观研究[D]. 刘虹敏.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框架与GIS技术应用研究[D]. 冯子木.重庆大学 2016
[8]秘鲁维鲁河谷聚落形态研究评述[D]. 范健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9]羌族建筑形态适应性研究[D]. 李林卉.西南科技大学 2016
[10]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研究[D]. 高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91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9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