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1 06:14
自明代开始,胶东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的发展受到了海防建置、海盐生产、港口开埠的影响,独特的海洋文化加上丁字湾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条件,孕育了丁字湾地区独居特色的传统聚落。随着乡村聚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经济文化的入侵,给传统聚落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困境。加之丁字湾地区海防、海盐生产、金口古港的没落,原有的传统聚落体系逐渐解体,这些保存着历史记忆的传统聚落逐渐消亡,因此,对于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本文对胶东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聚落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时空范围限定在明清至民国时期。论文一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选题背景和国内外传统聚落研究现状评述,并对空间分布及胶东丁字湾地区研究范围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人地关系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的进行论述,借助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将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确定论文的研究对象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第二章阐述胶东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历程,结合筛选的历史资料和调研发现的现存历史遗迹,深入挖掘海盐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对胶东丁字湾...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丁字湾范围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品表现了丁字湾地区的农业文明以及其突出的海洋文化特色,为后来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41]。图2-1先秦时期东夷势力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F%C8%C7%D8%CA%B1%C6%DA%B6%AB%D2%C4%CA%B5%C1%A6%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2.2.2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聚落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西周后期周武王分封的各诸侯国兼并战争加剧,井田制阻碍生产力生产发展出现授田制和初税亩。春秋战国时期丁字湾地区属莱子国,战国初期齐国灭掉莱子国之后,设置即墨邑管理今天的即墨,实行新的土地税收制度。在诸侯列国中,齐国的工商经济较为发达,新的土地税收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聚落的发展。除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北阡遗址还发掘一批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墓葬,随葬品[41]于涛.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包括铜鼎、陶罐等。在这些遗址的发掘从侧面证明在这些墓葬周边聚落的发展。2.3秦汉至隋唐时期传统聚落的兴衰秦汉至隋唐五代跨越1100余年,全国经历了秦、汉、唐封建统一的高峰,也经历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诸侯动乱割据。这一时期,丁字湾地区的聚落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分裂而兴衰交替[42]。2.3.1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来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全国设三十六郡,丁字湾地区处在渤海郡和琅琊郡之间。这一时期先进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社会制度的更迭加上国家一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带动聚落发展。但是随后秦朝的暴政和民力的滥用,导致积压的社会矛盾爆发,秦朝不久便在刘邦、项羽的农民起义中灭亡。秦朝灭亡之后,又经历了楚汉之争,韩信北上破齐,齐相田横率领五百义士退居田横岛,田横拒绝投降自刎,岛上五百将士集体殉节,后人感念田横气节遂命名田横岛。汉代建立之初经过“文景之治“,乡村经济逐渐恢复乡村聚落逐渐发展。后又经历王莽乱政和光武中兴这样一个治乱反复的过程,乡村聚落的发展也在破坏和繁荣中反复。图2-2司马台遗址图2-3司马台遗址挖掘的汉砖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如图2—2所示,在丁字湾地区行村镇的庶村遗存的汉代司马台遗址,庶村原名“戍村”意为戍边的意思。如图2—3为当时挖掘出来的汉砖,司马台以南为汉代昌阳县城故址,现在只有一个土丘屹立在白沙河西岸的平原上,一派苍凉风韵。总体来看,秦汉[42]郭阳.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商活动影响下传统聚落体系特征研究——以明清时期即墨金口地区为例[J]. 朱一荣,章墨. 建筑学报. 2020(05)
[2]“非典型名村”历史遗存的选择性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下水村为例[J]. 孔惟洁,何依. 城市规划. 2018(01)
[3]文化线路视野下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研究[J]. 林祖锐,仝凤先,周维楠. 现代城市研究. 2017(11)
[4]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闽江下游传统聚落布局特征分析[J]. 石峰,郑伟伟,邱永谦. 建筑学报. 2017(S2)
[5]外部机制影响下古村镇区域特色研究——以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为例[J]. 何依,牛海沣,邓巍. 城市规划. 2017(10)
[6]青岛海岸带规划方案分析与研究[J]. 张大志,孙娜.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7]交通与节点:浙东传统海洋商贸聚落溯源及其保存现状思考[J]. 赵淑红,王昕,仲利强. 建筑与文化. 2016(12)
[8]青岛栲栳船帮的兴衰[J]. 毛洪东. 中国港口. 2016(S1)
[9]关于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更新的探讨——以即墨市雄崖所村孙家街为例[J]. 郭冬琦,李兵营,王鹏.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2)
[10]明代海防层次和聚落体系研究[J]. 尹泽凯,张玉坤,谭立峰. 建筑与文化. 2016(01)
博士论文
[1]清代天津府聚落地理研究[D]. 杜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明长城宣大山西三镇军事防御聚落体系宏观系统关系研究[D]. 曹迎春.天津大学 2015
[3]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 杨定海.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 朱炜.浙江大学 2009
[5]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 李贺楠.天津大学 2006
[6]整合与重构[D]. 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金口海商文化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 邱王豫.青岛理工大学 2018
[2]海商文化影响下即墨金口古港传统村落群体系研究[D]. 章墨.青岛理工大学 2018
[3]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于涛.青岛理工大学 2016
[4]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 郭阳.北京建筑大学 2014
[5]灰构意象下的青岛凤凰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规划策略研究[D]. 包娟.青岛理工大学 2014
[6]苏州古村落群吴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D]. 张玉柱.苏州科技学院 2014
[7]明清山东移民研究[D]. 刘娟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2
[8]清代山东的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D]. 高强.曲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7306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丁字湾范围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品表现了丁字湾地区的农业文明以及其突出的海洋文化特色,为后来丁字湾地区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41]。图2-1先秦时期东夷势力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F%C8%C7%D8%CA%B1%C6%DA%B6%AB%D2%C4%CA%B5%C1%A6%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2.2.2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聚落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西周后期周武王分封的各诸侯国兼并战争加剧,井田制阻碍生产力生产发展出现授田制和初税亩。春秋战国时期丁字湾地区属莱子国,战国初期齐国灭掉莱子国之后,设置即墨邑管理今天的即墨,实行新的土地税收制度。在诸侯列国中,齐国的工商经济较为发达,新的土地税收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聚落的发展。除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北阡遗址还发掘一批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墓葬,随葬品[41]于涛.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包括铜鼎、陶罐等。在这些遗址的发掘从侧面证明在这些墓葬周边聚落的发展。2.3秦汉至隋唐时期传统聚落的兴衰秦汉至隋唐五代跨越1100余年,全国经历了秦、汉、唐封建统一的高峰,也经历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诸侯动乱割据。这一时期,丁字湾地区的聚落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分裂而兴衰交替[42]。2.3.1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来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全国设三十六郡,丁字湾地区处在渤海郡和琅琊郡之间。这一时期先进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社会制度的更迭加上国家一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带动聚落发展。但是随后秦朝的暴政和民力的滥用,导致积压的社会矛盾爆发,秦朝不久便在刘邦、项羽的农民起义中灭亡。秦朝灭亡之后,又经历了楚汉之争,韩信北上破齐,齐相田横率领五百义士退居田横岛,田横拒绝投降自刎,岛上五百将士集体殉节,后人感念田横气节遂命名田横岛。汉代建立之初经过“文景之治“,乡村经济逐渐恢复乡村聚落逐渐发展。后又经历王莽乱政和光武中兴这样一个治乱反复的过程,乡村聚落的发展也在破坏和繁荣中反复。图2-2司马台遗址图2-3司马台遗址挖掘的汉砖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如图2—2所示,在丁字湾地区行村镇的庶村遗存的汉代司马台遗址,庶村原名“戍村”意为戍边的意思。如图2—3为当时挖掘出来的汉砖,司马台以南为汉代昌阳县城故址,现在只有一个土丘屹立在白沙河西岸的平原上,一派苍凉风韵。总体来看,秦汉[42]郭阳.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商活动影响下传统聚落体系特征研究——以明清时期即墨金口地区为例[J]. 朱一荣,章墨. 建筑学报. 2020(05)
[2]“非典型名村”历史遗存的选择性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下水村为例[J]. 孔惟洁,何依. 城市规划. 2018(01)
[3]文化线路视野下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研究[J]. 林祖锐,仝凤先,周维楠. 现代城市研究. 2017(11)
[4]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闽江下游传统聚落布局特征分析[J]. 石峰,郑伟伟,邱永谦. 建筑学报. 2017(S2)
[5]外部机制影响下古村镇区域特色研究——以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为例[J]. 何依,牛海沣,邓巍. 城市规划. 2017(10)
[6]青岛海岸带规划方案分析与研究[J]. 张大志,孙娜.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7]交通与节点:浙东传统海洋商贸聚落溯源及其保存现状思考[J]. 赵淑红,王昕,仲利强. 建筑与文化. 2016(12)
[8]青岛栲栳船帮的兴衰[J]. 毛洪东. 中国港口. 2016(S1)
[9]关于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更新的探讨——以即墨市雄崖所村孙家街为例[J]. 郭冬琦,李兵营,王鹏.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2)
[10]明代海防层次和聚落体系研究[J]. 尹泽凯,张玉坤,谭立峰. 建筑与文化. 2016(01)
博士论文
[1]清代天津府聚落地理研究[D]. 杜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明长城宣大山西三镇军事防御聚落体系宏观系统关系研究[D]. 曹迎春.天津大学 2015
[3]海南岛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 杨定海.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 朱炜.浙江大学 2009
[5]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 李贺楠.天津大学 2006
[6]整合与重构[D]. 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金口海商文化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 邱王豫.青岛理工大学 2018
[2]海商文化影响下即墨金口古港传统村落群体系研究[D]. 章墨.青岛理工大学 2018
[3]青岛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于涛.青岛理工大学 2016
[4]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 郭阳.北京建筑大学 2014
[5]灰构意象下的青岛凤凰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规划策略研究[D]. 包娟.青岛理工大学 2014
[6]苏州古村落群吴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D]. 张玉柱.苏州科技学院 2014
[7]明清山东移民研究[D]. 刘娟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2
[8]清代山东的海防体系与军事部署[D]. 高强.曲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1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