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7:22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多学科综合研究有利于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认知。作者通过建筑学与文化地理学的交叉运用,在民居研究中从时空维度把握人与文化的动态特征,提出了民居文化地理的研究理论。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研究手段,进一步提出了广东省传统聚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论文首先从国内传统民居研究与文化地理学研究两个方向入手,集中分析发现既有民居研究在时空关系上不对等,忽视了空间的主体作用,偏重静态特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将民居文化地理概念引入民居研究的意义。基于对地缘性、聚居性等居住文化现象的解析,指出地理空间给民居文化系统带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提出构建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形态、文化原型、因子图谱、文化区划等研究内容,以此揭示其文化景观与时空对应的衍生关系。根据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的具体情况,综述了省域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同时提出数据库的构建准则与方法,以此为前提建立广东省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基于全面系统的普查数据,以数据库为平台综合分析了各类民居文化因子的影响因素、地理分布等特点,确定以聚落及民居类型作为主导文化因子进行切入研究,并分...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


四川宜宾锅底凼曾氏族谱(来源:自摄)

居住文化,景观,来源,“势”


古建筑大屋檐 民居与环境的和谐 传统聚落的“势”与“气”图 1-2 地缘与居住文化景观(来源:网络)“势”即地势,是指自然环境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及潜在能量。这些关系不仅具有环境学上的生理意义,还有文化意义。“气”来源于“势”,根据“势”的位置关系,经人的作用转变成一种精神状态。农耕社会的耕种演变及聚落迁徙,导致了这门学问的发生和发展。后来它产生两个分支,一个叫地理学,一个叫房屋选址学。择优而居,是居住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居住文化分为四个层面:表层是建筑、村落、城市等物学载体;中层是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深层指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核心是人,这里的人不单指生物个体,而是指社会的人,一切关系的总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表达了“一个概念越是普通,它越是频繁地进入我们的思维;它同感觉经验的关系越间接,我们要了解它的意义就越困

居住文化,来源


古建筑大屋檐 民居与环境的和图 1-2 地缘与居住文化景观(来源:网络)“势”即地势,是指自然环境等和建筑不仅具有环境学上的生理意义,还有文化意关系,经人的作用转变成一种精神状态。农学问的发生和发展。后来它产生两个分支,居,是居住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居住文化分为四个层面:表层是建筑、自然环境;深层指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文体,而是指社会的人,一切关系的总和。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州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J]. 曾艳,汤晔,林兴周,肖大威.  建筑史. 2015(02)
[2]粤东梅州地区围屋类型文化地理研究[J]. 曾艳,肖大威,陶金.  建筑学报. 2015(S1)
[3]唐宋以来移民开发雷州半岛探析[J]. 刘正刚.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4]民居文化视野下广州荔湾区兴龙街社区改造设计[J]. 曾艳,肖大威.  华中建筑. 2015(07)
[5]基于文化地理研究的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策略——以广东梅州为例[J]. 曾艳,黄家平,肖大威.  小城镇建设. 2015(05)
[6]传统民居研究的新动向——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J]. 魏峰,郭焕宇,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15(01)
[7]试论佛山松塘传统聚落形态特征[J]. 唐孝祥,陶媛.  南方建筑. 2014(06)
[8]中国民居建筑研究的新时期、新视野、新进展——“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J]. 韩瑛,唐孝祥.  新建筑. 2014(06)
[9]从地域空间、族群接触看围龙屋与土楼、围屋的生成[J]. 宋德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10]潮客交融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的类型学应用研究——以梅州市留隍镇为例[J]. 王萍萍,杜宏武.  南方建筑. 2014(04)

博士论文
[1]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朱雪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 熊伟.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4]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 冯江.华南理工大学 2010
[5]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 周晓光.复旦大学 2005
[6]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 介永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文化地理学的雷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 赵映.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肇庆市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 彭丽君.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广府文化背景下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比较研究[D]. 李宗倍.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州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D]. 冯志丰.华南理工大学 2014
[5]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梅州地区传统民居研究[D]. 汤晔.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明清时期钦廉地区的地缘背景及其归属问题研究[D]. 梁玮羽.广西民族大学 2014
[7]西江下游流域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研究[D]. 亓文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大埔县传统民居文化地理学研究[D]. 张淇.华南理工大学 2013
[9]粤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研究[D]. 张乃健.广州大学 2013
[10]始兴黄塘古村落传统空间景观文化研究[D]. 许水虹.广东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8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18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